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当然,冯煦也能理解他,他毕竟经历了从太孙到高阳王,甚至被困东宫,朝不保夕,不知何时就会被杀,他最不能容忍别人谋夺他的皇权。
      倘若失去皇权,拓跋濬就会特别悲惨,会比任何人悲惨,就像南安隐王,早埋到了金陵,但是旁人,比如他的妃嫔都还活着,那位赫连氏,越勒氏,还有好几位冯煦不出名字的女子,她们的日子过得不算太好,但也不太差。
      自己曾经决定一直陪伴拓跋濬,哪怕他被杀——还在东宫他们谋夺皇位时冯煦特别肯定,拓跋濬有什么意外,自己不会独活,但是现在似乎也没有过去那么肯定了。
      就说立子杀母吧,当初冯煦是知道的,她读过书,也被姑姑严肃地提醒过,可那时她真心觉得自己和拓跋濬能改变未来,就算有什么缘故,她也很自信地认为就算立子杀母,自己也甘愿为拓跋濬牺牲!
      虽然依旧爱慕拓跋濬,但是冯煦也还是变了。她不再视死如归,而是害怕死亡,因为她就是牺牲了自己,结果又能怎么样呢?现在的冯煦看到了过去的冯煦看不到的远处,自己要是死了,只能是白白死了。
      说起来,冯煦在武川已经经历了一次“死亡”。那株大榆树下站在疾驰的马背上,她离死亡只差一点点。也许在自己的心里,那一次已经为拓跋濬死过了,所以才不愿意再面临同样的境界吧。
      “我知道哥哥很好了,听说就是皇室宗亲也愿意与他结交,”冯煦轻快地笑着站起来,递给拓跋濬一杯凉茶,“大家都是看你的面子呢。”
      拓跋濬就哈哈笑了,他很喜欢听冯煦带着示弱的娇语,“毕竟是我的大舅子呀!”
      “但是你也不要纵容哥哥太过了,听说他现在下了值整日在外面游荡,既不好好习武也不用心读书,连家里也不大管。”
      “男人都是这样的,何况他过去一直在羌氐苦寒之地,到了平城四处看看热闹岂不应该?”拓跋濬就笑道:“你是妹妹,怎么说起话来倒像长辈?”
      冯煦一想也觉得好笑,“过去我父亲母亲时常这样教导哥哥,我在一旁也听会了。”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就是不一样。”拓跋濬岂能感觉不出冯煦口中埋怨哥哥,但其实语气里满满地关切?可他却没有真正嫡亲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们也都很疏远,不过,“也该给新成几个封王了。”
      皇帝的弟弟按惯例都要封王的,拓跋新成只比拓跋濬小几个月,再下面的子推和小新成也不过相差一两岁而已。冯煦就赞同道:“早些封了爵也好,袁椒房、尉椒房早急了,又不敢说,只眼巴巴地盼着。”
      拓跋濬进了关睢宫没一会儿,便喝了凉茶,又由着冯煦帮着换下外面的衣裳,穿了件宽松的罗纱衣裳靠在了榻上,将一身的暑热彻底散去,又听煦儿的话,就也笑了,“我还能少了他们的爵位,不过是等个机会罢了。正好今日御苑内掘土得了一枚玉印献上来,上面写着‘子孙长寿的字样,大家都以为吉兆,明日正要颁旨公之天下,赦免罪犯,顺便为诸弟加爵。”
      玉印的事冯煦并不大信,御苑内还不是宫里?又不知是谁想出的法子讨拓跋濬喜欢罢了。无怪今天拓跋濬特别高兴呢?
      可冯煦却笑道:“还真是吉兆。”
      “朕即位以来,四边平静,百姓晏安,今年又一直风调雨顺,出了吉兆也理所当然。”拓跋濬笑着,“你帮我选几个封号,明日便下旨。”
      魏国的王爵并不实封,也就是诸王并没有真正的领地,不过以地名为号罢了。而且因为封王的宗室、重臣数量非常多,因此选封号就要特别小心,以免重了。冯煦一向博闻强记,于地名又熟,拓跋濬懒得想这些细事,便交给她。
      冯煦便想了想,“新成就封阳平王吧,正好先前的阳平王在太武帝时改封淮南王,这个王爵如今空着;子推就封京兆王,小新成是阴济王,怎么样?”这样的事情两人再不能起分歧的,她乐于从命。
      “当然好,”拓跋濬想了想又道:“索性一并给大妹妹也封了公主吧,你再想一个封号。”
      拓跋濬最大的妹妹正好与小新成同岁,婚嫁之事亦不会远,册封公主也并不算早,冯煦就道:
      “博陵长公主如何?”
      “就这样吧。”拓跋濬神情怡然,“朕登基之时,平城震荡,四边不稳,臣民未附。可这大半年来日夜操劳,小心谨慎,博爱众人,安定国家,终究没有白忙。现在如今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边境没有战事,又出现祥瑞之兆,真是上天都保佑我们啊。”
      玉印未必是真的,但是魏国现在的局势的确向好,柔然老可汗病了,一直没有犯边;宋国新帝又被弟弟杀了,皇位重新更替,更没有心思北伐;周围的库莫奚、契丹、罽宾等小国也在屠各王被杀后臣服了。四边平静,拓跋濬无意征战,凋零的鲜卑军户就能恢复,赋税就能减少,汉人农户也能休养生息。
      “这正是魏国的运气,”冯煦笑着又加了一句,“也是陛下的功劳。”
      冯煦的话发自真心,可是她也不能否认自己也是奉承拓跋濬,她决定要让拓蹽濬每次到了关睢宫里都开开心心的,觉得自己又美丽又懂事,再也不去看别的女子,她不想失去拓跋濬,因为她还深爱着他。
      至于那些烦难事,既然拓跋濬不提,自己也只当没有吧。

48.魏国的运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