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包美丽的丝线也拿走了,“其实我一直在后悔,当初不应该把你接到宁心宫,”姑姑瞧着侄女突然道:“当初把你送到宫外就好了。”
如果姑姑把自己送到宫外,那么自己的命运还真就完全不同了。至少不会遇到拓跋濬,不会成为皇后,不会也被困在宫里。
姑姑在后悔,因为她可怜自己。
但其实冯煦很少觉得自己可怜,虽然她曾经落到了很可怜的境地,不过她很快就想出办法让重新立在皇后的位置上。固然皇后的日子说不上多幸福,但是尊严还是足够的。如果自己到了宫外,也未必不会遇到一样糟的事,甚至还会更糟,冯煦想了想,“那些过去的日子我从不后悔。”
“是的,姑姑,我不后悔。”冯煦停顿了一下坚定地说:“人谁能知道将来呢?当初的我完全真心真意地喜爱他,想与他在一起,用尽全部的心力去帮助他,哪怕死都不怕,虽然那时的心意已经落空,但总比稀里糊涂地活着,稀里糊涂地死了要好得多——很多人就是想经历也不可能,所以我不后悔!”
“还有,皇上对我其实也并不差。”冯煦一点点理清了心中思绪,“他毕竟初登基便封了我为贵人;他毕竟答应了让我手铸金人;他毕竟让我掌控了后宫;甚至他还会费些心思给我一些特别的赏赐,就像那张玉石床,还有燕然山的石头——比道武帝、太武帝对皇后都好得多了。”
似乎是为了证实冯煦的话,这天皇上也到了到宁心宫里探望太皇太妃,还亲手捧来一匣子紫芝,“这是自南边来的,听说效用极佳。”
这些日子冯煦四处寻找奇药,自然听了紫芝的神奇,想方设法却没能得到,此时便急忙接了过来,“多谢皇上了。”打开匣子,就见里面放了四朵深紫色的灵芝,长着云朵样的花纹,散发着非同一般的光泽,果然是稀世珍品,便令许春衣拿去煎药。
姑姑却抬手拦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是佛教的释义,要大家不要执着,那样心就不清净了,反而错了。皇上便笑道:“以紫芝为药并不着相,要知道佛家也有药师琉璃光佛,能除生死之病呢。”
冯煦也道:“天地之大德为生,身体发肤尚不敢毁伤,姑姑更要爱惜自己,勉力用药,早日康复。”
冯太皇太妃一时无语相对,只得摆手道:“我是辩不过你们两个的。”一时紫芝煎好,两人亲眼见太皇太妃服下,又叮嘱许春衣每日早晚都要向太皇太妃进紫芝方才出了宁心宫。
皇上便随着皇后到了北宫,用了膳,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到了入寝时分。
看着伽罗在门前打了几个转儿,冯煦知道她是想问关不关宫门。若是平时,冯煦早就以此为借口将皇上赶出去了,可是今天她却有些开不了口。
民间俗语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话虽简单,道理却尽在其间了。过去,冯煦从来不觉得自己欠拓跋濬的,纵然他是自己的丈夫,她还是理所当然地赶走他。但是最近,皇上做得太好了,让她挑不出一点的错,理就亏了。
因为从小特别的经历,对于先帝留下的妃嫔,皇上唯独对保太后满怀孺慕之情,别人都视若无物。况且魏国宫里从没有皇帝要定期省视太皇太妃的规矩,是以上至赫连太皇太后、下到东宫昔日的庶母们,拓跋濬只尽到了责任让她们衣食无忧。
就是他们情意绵绵的时候,拓跋濬也很少去探望姑姑。至于姑姑,她本就不喜欢多与人来往,就是皇帝去了,神情也是淡淡的,从不多留。冯煦也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让他们像自己和姑姑一样,毕竟没有血脉亲缘,太亲密是不可能的。
就是现在,冯煦也不奢望拓跋濬真心孝敬姑姑,可是他能拿到紫芝,这是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将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
还有,那就是冯煦愿意让姑姑以为自己过得很好。今天自己对姑姑说的话,当然都是真的,但是,如果自己真正与皇上和好,姑姑还是能分辨得出来,那样姑姑不但能得到更多的珍奇药物,也能得到更多的心灵安慰——姑姑方才将拓跋濬与自己合称,并不是随口之言,而是含着希望的,她愿意自己与拓跋濬和好。
南阳的话在冯煦的心头萦绕,她也是真心为自己好的。
“煦儿,有什么事不要自己一个闷在心里,你别忘记了,还有我呢。”拓跋濬的声音响了起来,与少年时的清亮不同,现在的他语音中增加了些许磁性,更加能深入人心。
他知道自己已经抗不住了。
是的,这些年冯煦在宫里一向游刃有余,就是多大的事情发生,她都视若等闲,唯有姑姑的病,她表面还镇静,但其实早已经不知所措,非常需要有人来帮一帮她。
答应拓跋濬是最最聪明的选择。
68.聪明的选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