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平城也就是他的死期了。”
      “然后我们就去方山,”入宫十几年了,冯煦在宫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在雍州的家,确切地说,她已经把皇宫当成自己的家了。但就在答应了李弈的同时,冯煦已经决定离开皇宫,她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家,那就是方山,“我一直很喜欢那里。”
      李弈便笑道:“我去过方山,那里正靠着通往南北的要道,山峦重重,树木繁茂,又有一道溪流,的确是个好地方。”
      “到时候我们就远离平城和皇宫,过自己的生活。”自己和李弈虽然一个寡居一个未娶,但公然成亲少不了会面对许多难处,毕竟道武帝的母亲贺太后之后,再无太后、皇后、夫人以上的妃嫔改嫁,与其留在平城受到世人,和宗室的非议,不如离开平城。
      除掉乙弗浑,还魏国一个平静的朝局,冯煦要以此为代价换得今后的自由。皇上,宗室、百官,甚至平城的百姓,他们都再没有理由干涉自己。
      李弈知道冯煦的全部谋划,他为了能与她在一起,也宁愿隐居在方山,与世无争,放弃世家子弟的仕途,“就盼着他们早些到来了。”
      自虎牢关到平城,路途并不近,刘昶与拓跋丕一行人又遇到大雪,比事先预计的时间还要晚一些。消息传来时,正月已经过去,宫中所有的庆典都已经结束,拓跋皇室诸王宗室已经有许多人在乙弗浑的逼迫下离开了平城,同样,平城前些时候紧张的空气已经有所放松。
      “他们明天就能进平城了,”李弈在傍晚时分进了北宫,关上门便先告诉冯煦,“淮南王听说皇上担心刘昶心怀不轨,特别为拓跋丕准备了一千人的卫队,都是精壮的勇士,护送刘昶进入平城。”
      皇上的确担心刘昶不是真心降入魏国,冯煦才令淮南王准备卫队护送,乙弗浑也没有反对。但是唯有李弈、拓跋新成兄弟,还有拓跋丕等几个人才知道这些卫队是为了乙弗浑准备的。
      “再加上拓跋新成手中的人马,应该能迅速攻下丞相府吧。”冯煦有些紧张,她学过为政之道,可是却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心里还有些没底。
      “除非淮南王拓跋他将虎牢关的兵马全部派到平城,否则我们的实力还是比不了乙弗浑。”李弈毕竟是宿卫将军,知晓军事,不过他非但没有担心,反而露出一点兴奋之色,“但是丞相府的守兵不过数千,我们出其不意突然攻进去,胜算很大。”
      拓跋新城和小新城都如此说,冯煦就笑了,“我相信你们。”行人司正是魏国负责接待外国宾客之所,刘昶入魏当然要住在这里。偏巧行人司正与丞相府相邻,这正是冯煦特别注意刘昶入降魏国之事,甚至还将拓跋丕派给皇上的原因。
      拓跋皇室中的诸王重臣不是没有人想除掉乙弗浑,可是大家都做不到。乙弗浑一向小心谨慎,大半时间他都留在丞相府内,便是入宫或者出门都带着大量的护卫,而他又掌控京城和京外大营的兵权,没有人能奈他如何。
      但是如果有一支精兵,从行人司直接潜入丞相府,在丞相府发现异样之前直接控制住乙弗浑,那样就会很容易了。
      “现在行人司非但安排了刘昶,而且还为拓跋丕和他的部下准备了许多房舍,正好与丞相府只隔一道墙。”李弈含笑道:“一切都在太后的预料之内。”
      行人司负责接待魏国的宾客,安排他们觐见皇帝,新年之时拓跋宗室诸王入京也由他们管理,负责的行人正是乙弗浑的亲信,对于宗室诸王的亲随一向苛刻。可是,这一次为了刘昶降入魏国却十分宽松,差不多将行人司所有的房舍都空了出来安排来人。
      乙弗浑从最初就断定刘昶是真心降魏,一直主张给他崇高的待遇,以显示丞相的功劳。正好与皇上的意见不同,为此君臣二人还发生过些许争执,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丞相得胜,皇上不但同意接刘昶入平城,甚至还在太后的建议下派了宫廷宿卫将军随行。
      对于太后和皇上的担心,乙弗浑是不以为然的。他可身经百战的将军,打过柔然,也南下征过宋国,对所有曾经战胜过的人都颇不以为然。宋国刘家的子孙越来越不成样子,刘昶一个丧家之犬又岂敢生出异心?太后和皇上不过是没有见识的妇孺罢了。
      为此,乙弗浑命令行人司不遗余力地接待刘昶,他们都忽视了跟随刘昶而来的人其实并不都是刘昶的随从。当然了,就是他们注意到了也未必放在心上,一千人的卫队,听起来不少,但是比起平城内的守军,比起城外的大营,真算不了什么!
      当然乙弗浑如此大张旗鼓地欢迎刘昶,还有着顺便将留在平城的拓跋氏诸王送走之意,毕竟房舍是有限的,借着这个机会将皇上的亲戚都赶出平城,也就不必担心再有人针对乙弗丞相了。
      冯煦点点头,当初皇上提到刘昶时,她顺势下了这步暗棋,现在看,“时机刚刚好。”

94.时机刚刚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