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宏儿的优秀表现果然得到许多臣民的喜爱。
冯煦也看得出皇上的烦躁。拓跋弘有些小聪明,也有些小才干,但是他缺乏的是胸襟、气度和眼光,所以他即使掌控了皇权,却也有所不足,也会犯一些错误,这正是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夺回当初自己放弃的权力。
他们间的仇恨永远也不可能解开!
关于这一点,不只自己知道,拓跋弘也知道。
而对付拓跋弘,自己越是从容,他就会越慌乱。
春天到来的时候,皇上封李太妃所出的拓跋长乐为建昌王,并在鹿野苑举行隆重的庆典。
这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封皇弟为王,而且只封了拓跋长乐一人,与其说这是皇家子弟应该得到的,还不如说拓跋弘选了这个时机对自己示威。
鹿野苑就在平城城外,这里是皇家的狩猎场,这时节万物复苏,一片盎然,盛大的酒宴就摆在一片春光里。封王的旨意宣布之后,觥筹交错,到处都是一片欢歌笑语。酒酣之季,皇上又带着建昌王等人上马打猎。
夙愿达成,李太妃今天特别地高兴,她容光焕发,满脸喜气,皇上那样小器的人,终于肯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是文成帝诸子中第一个,也是眼下唯一的一个。
而且,皇上对建昌王的亲切,远远超过太子,只说今天,太子上前给皇上问好,皇上不过随便点了点头,却拉着建昌王坐在一处,边饮酒边说笑,又商量着一会一同围猎老虎。
李太妃得意极了,待皇上和建昌王等人方一离开便走向太后,将头轻轻地点一点,示意自己已经行了礼,未语先笑,“儿子封王,我如今果真心满意足了呀!”
“我早与哥哥说好,聘娘家的侄女为建昌王妃,过些日子就给他们办婚事了。”
“想来没多久我也就能抱上亲孙子了。”
“我在宫里总算熬出头了啊!”
以李太妃的身份,儿子封为建昌王,也就是她最高的希翼了吧。于是冯煦诚心地点了点头,“比起有些人,你的确很幸运了。”
明明太后是在赞同自己,可是李太妃听在耳中却升出一种莫明的不快。她自以为不傻,所以明白太后口中的有些人,并不是说太后自己,而是许多宫里的女子,其中便包括自己的姐姐和侄女,她们都因为生了儿子被赐死了。
宫里的女子们能有好结果的太少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能被皇上瞧上一眼,便是即使被皇上看上了,但不得宠爱,或没有孩子,再或种种,凄凉一生。至于姐姐死前捶胸痛哭,以头抢地恳求太后,只求太后照顾皇上的往事立即涌上李太妃的心头,让她再也笑不出来,还有自家的侄女,她在被赐死前早就疯了,虽没经受姐姐那番痛苦,但李家人心里也都不舒服。
哪怕万一,自己的儿子能得到那至高无上的位子,对自己也并非是好事。
“立子杀母”,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立即就将李太妃心头的点点痴心妄想打掉了。她一直嫉妒能够手铸金人成为皇后,再进一步成为太后,永远也不必担心因为生了儿子被杀,还可以理所当然地抚养太子的冯煦。
“是啊,李太妃,你真很幸运了。”于太妃笑着应和太后的话,拿着一个润泽的白玉环逗太子玩,“喜欢吗?”
太子正是喜欢新鲜东西的时候,见到系着五彩络子的白玉环自然喜欢,笑着上前抓到手中,他如今已经能说很清楚的话了,“喜欢。”
太后转过头去笑了,“于太妃,你已经给太子十几块上好的玉佩了。”
“只要太子喜欢,又算什么呢?我最喜欢的就是美玉,收藏了一些,现在收也白收着,又觉得唯有太子才配得上最好的宝玉,”于太妃轻轻地抚着太子的脸,“太子长得可真好看,气度也特别好,正像太后——听说谁养的孩子长得就像谁,真是一点也不错呢。”
几位妃嫔纷纷笑着称赞,“太后的才学也高,将来太子一定还会特别博学呢!”
比起太子,建昌王又算什么呢?李太妃看着围在太子身边献殷勤的众人,心酸地想到,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在太子的面前也跪下行礼。
被大家无意间忽视的李太妃重新将目光落在了太后身上。太后随意地坐在一张铺在草地上的大狐皮褥子中间,靠着一个狐皮靠背,依旧一身平常的素服,身上的饰物也都简单,完全比不了自己的华贵富丽,但是她就是所有人的中心,自己一辈子也达不到那样的位置。
她的神情是那样的自如,仿佛她是春天里最美最芬芳的花儿,根本不必担心,所有的蜜蜂都会自然而然地围着她转……
死去的文成帝其实真正喜欢的还是她;还有拓跋新成,他们都对她好;最令李太妃嫉妒的是李将军,她明明死了丈夫,却还能拥有那样美好的男子,与他在方山双宿双飞,而自己一直在宫里寂寞枯萎。
就算是太后不得不回到皇宫,她依旧可以高高在上。
所以,太后从不羡慕自己,她应该一直是瞧不起自己的。
124.瞧不起自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