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了一处匪患又了结了一桩人命案的庞昱返程的路上心情一直不是很好,文武之争是古代封建社会必不可少的难题。如今的局面就是文官贪腐问题并不是很大,可军队之中已经不能再继续姑息了。
郓城县县令和郓州禁军、厢军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县令贪财巧立名目征收民间钱财。照理来说这种人必须要惩治,可他偏偏不止是收钱,更多的是拿百姓的钱来办百姓的事,事情办好之后才从中牟利。禁军和厢军就是明面上吃空饷,连演都不愿意正经演。
“侯爷,你一路上愁眉不展,是出了什么事吗?”展昭不解的问道
“没出什么事,我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县令。我恨贪官,我恨不得将天下的贪官统统查办,用来震慑天下官员之心。他现在就像是一个空肚子的鸡,多吃米的同时也会产下蛋来反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不想出手惩治。”
展昭做官后跟随包拯四处办案对于这些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大大增强,这位县令现在不动他比动他更加有利。现在鸡并没有养肥,就算是肥鸡日后依旧能多多下蛋也是一件好事,若是杀了他并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而会引来一只饿狼。
“行了,别想了,我就是念叨念叨。这也不是我该管的事情,相信老黑也会有更加高明的做法。”
其实庞昱如今就是在说谎,他所担心的从来不是县令而是将要来梁山泊练兵的萧天佐。庞昱深知火器在两军阵前的重要性,虽说现在只是一个雏形面对骑兵冲锋依旧十分疲惫,但也不可不防。如果不是大宋缺将真的不想赌萧天佐的不确定性,可跨海征战没有一个能力出众的主帅就是对整个大军的不负责。
话分两头,庞昱如今还能逍遥一阵子,同意萧天佐率军前往梁山伯的宋仁宗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老丞相王延龄恨不得带领着文武百官一起逼宫,请求皇上收回旨意,如果不是八贤王力排众议坚定地站在宋仁宗的那一边估计大军根本出不了金明池。
“八皇叔,您说朕该怎么办,王延龄的奏折一天三本,就差指着鼻子骂朕是昏君了。”宋仁宗苦笑的说道
“那皇上可曾动摇?”八贤王反问道
“不曾,但朕估计后宫可能会生事。”
八贤王闻言也是放下了那颗一直悬起来的心,天高皇帝远让萧天佐领兵在外风险确实很大,但换回来的利益也是可以预见的。如果宋仁宗这次退缩了朝令夕改将大军调回来,那日后每一个领兵在外的将领都会有所顾忌,对江山社稷同样不利。
“皇上,太后请您前往宫中饮宴。”内侍跑进来禀报道
“八皇叔,您看朕说什么了?这不就来了吗?你去告诉他们朕等下就去拜见母后。”
宋仁宗此时不禁有些头痛,生母李太后最近跳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单单扶植外戚也就认了,现如今恨不得干涉朝政就有些过分了。
“皇上,那老臣就不打扰了。”
“朕恭送八皇叔。”
宋仁宗起身恭恭敬敬的将八贤王送出御书房,自己也带着内侍前去拜见李太后。所谓摆宴也不是什么好宴,除了逼迫自己收回成命外估计也没有别的话可谈了。心里想着这个事情,脸色也难免阴沉了几分。但他还是强行压制住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些,因为今天不只是他和八贤王在商榷这个事情,他还要向李太后解释,只要堵住这位生母的嘴王延龄也不会再跳出来。
“皇上驾到!”
宋仁宗走到李太后跟前,屈身行礼恭敬的说道:\"儿臣参见母后。\"
\"嗯,免礼吧。哀家那侄女等下也会过来,正好我们一家人一起吃一顿饭。\"
李太后端坐在椅子上上,淡然的扫视了一眼行礼的宋仁宗,调色板目光再出现,其中透露出几分无奈,又带着几分冷冽。
“哦?李昭容也要来吗?那朕就不打扰母后与侄女叙旧了。如果母后无事,那朕先去看看孩子。”
宋仁宗站直腰身,对李太后拱手告辞。他的语气很平常,仿佛在述说着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一样,可是却给李太后的感觉却不同了。单单从称呼上就能彰显出亲疏远近,她知道宋仁宗在隐忍,也在压抑自己的怒火。
从李昭容进宫以来,跟被打入冷宫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宋仁宗是一次都没有见过这个人,哪怕李太后多次催促都被以照看孩子为名遮掩过去。
“皇上留步,哀家确实有要事想说。”李太后突然叫住宋仁宗,脸色也严肃起来。
\"母后请讲,朕洗耳恭听。\"
\"哀家听闻那辽国降将萧天佐已经领兵出京了是吗?哀家知道庞家势大,皇上可要万分小心。\"
李太后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字字如钢针扎入宋仁宗的心头,让他的胸口一阵闷疼。庞贵妃是自己心爱的妻子,二人如今更是有了孩子,自己更想将他立为太子继承这大宋江山。多次想要立后被阻拦也就忍了,可庞昱为国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立下汗马功劳。与包拯配合可以说是自己最信任的一文一武。
可现在自己的母后竟然用这种方式来威胁自己,让宋仁宗如何不气,不由得冷笑:\"母后想说的是庞昱和庞家吧,朕有些不解还请母后言明。”
 
第196章 强硬的宋仁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