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一章:大魏文圣报,稚童狂妄,京都炸锅[2/2页]

大魏读书人 七月未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块等等东西。
      每一个都是抢占用户的大招。
      严磊起初肯定不会在意,但随着发现竞争不过了,以这种人的品性,肯定会选择抄袭。
      即便是他不选择抄袭,文宫也会有人让他抄袭,毕竟他就是一枚棋子。
      名声臭了就臭了,大不了换一个人,反正只要不殃及文宫就行。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当真恶心人了,哪怕自己最终结果是赢了,可这过程属实让人反胃。
      大魏文宫不是说,自己抄袭他们吗?行,那以后大魏文报的内容,你们不能与之相同,否则的话,就封禁!
      此话一说,陈正儒点了点头道。
      “这点不错,未雨绸缪。”
      陈正儒答应下来了,明日上朝会去说这件事情的。
      “第二,还请陈大人明日一定要说清楚,不能低价出售,大魏文宫的财力,学生也有所耳闻,具体有多少不清楚,但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应该不夸张。”
      “如若大魏文宫为了销量,免费赠送,就有些不妥了,这一点陈大人您更明白。”
      许清宵如此说道。
      而陈正儒听到这话后,也不由点了点头。
      文报的作用,绝对不是说赚点银子那么简单,其真正的可怕,是影响力。
      哪怕是不赚钱,这种东西也有极大的作用,大魏文宫每年花费海量银子,去推广大儒的作品,派一些文宫读书人去穷苦之地启蒙孩童。
      为的是什么?不就是稳固读书人的地位以及大魏文宫的地位!
      一份文报成本价十五文钱,而一份文报完全可以提供给十几个人甚至是更多人去看。
      一千万人,也不过是一百万份文报,算起来一万五千两白银罢了。
      按照一天一份,一个月四十五万两白银,一年下来也不就是五百四十万两白银。
      当然如果是免费的话,估计翻个倍没问题,一年一千万两白银。
      对大魏王朝来说,这有点多。
      但对大魏文宫来说,或许真不算多。
      毕竟文报这种东西,主要就是看前期,一旦养成用户习惯之后,那么你再慢慢回调价格,百姓也不会说什么。
      价格上,许清宵必须要让陈正儒给予限制,否则的话,还是很吃力的。
      倒不是打不起价格战,而是没必要,张如会的银子难道不是辛辛苦苦赚来的?
      大魏文宫的银子,可当真不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多少人孝敬?盛世之时,大魏王朝拨款多少?
      再者许清宵还要继续收购书店,并且人工劳力费都要算进去吧?
      可大魏文宫呢?各大书院以及各大书店,都愿意跟大魏文宫合作啊,这威望摆在这里就没的说。
      至于人力?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魏文宫的大儒,就是撰稿人,而那些读书人就是跑腿的。
      为大魏文宫出力,这些读书人还会不卖命?
      光这些东西,比得过吗?
      比不过!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啊。
      有渠道,有人脉,有资金,你想要挑战资本?你还是洗洗睡吧。
      除非许清宵拉大魏王朝入股,这样的话,可以大大缓解压力,可问题是许清宵愿意吗?
      真让大魏王朝入股了,人家会只要钱吗?
      陛下没有来找自己,许清宵其实心里明白,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情得罪自己。
      可如若自己需要大魏帮忙,站在一位皇帝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乐意帮忙,也希望帮忙,可帮了忙要有好处啊。
      没好处谁会帮你?
      你是大魏的臣子,我没直接索要你的东西已经算很好了。
      你还指望王朝帮你,而你还不给王朝一点好处?
      除非你是皇帝,不然的话就不要想了。
      所以王朝入股,许清宵想过,但也很快否决了。
      做不到。
      眼下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大魏文宫了。
      “好!不过想要完全限制很难,大魏文宫不傻,但老夫可以设置一个幅度,成本价的三成左右,可以低价,但不得超过三成。”
      陈正儒给予回答。
      他可以去说,但想要完全限制大魏文宫是不可能的。
      人家不蠢,有钱有渠道有人脉,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东西?
      为什么要跟你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你说人家无赖?可人家有无赖的资本啊。
      你没有啊。
      “劳烦陈大人了,这第三件事情也很简单,既论国事,无论如何还是要呈现六部审查。”
      “否则的话,若有人存在私心,胡乱编造,影响大魏国运,所以国事这一块,许某愿意让六部审查,但大魏文宫也要如此。”
      许清宵第三点至关重要。
      国事的确不能乱议,因为这对陛下来说是威胁,对文武百官来说也是威胁。
      你今日夸赞六部尚书,没问题!
      可你明日羞辱六部尚书,该怎么办?
      自己现在是大魏官员,其实就算想要抨击某个人,无论如何也要顾及颜面。
      但大魏文宫不一样,他们是大儒,本身就给人一种‘弹劾之威。
      说句不好听的话,百姓对官员其实莫名也带着一种不一样的情愫。
      如果自己文报写六部尚书是好的。
      而大魏文宫写六部尚书居心不良。
      百姓还是或多或少偏向大魏文宫,如此一来的话,对方拿这件事情做文章,那自己就麻烦了。
      所以,国事这一块,必须要由六部审核。
      而自己早晚会成为六部之一,甚至是大魏丞相。
      至于万一有一天自己跟大魏王朝翻脸了怎么办?
      大哥,都翻脸了,你还指望你的大魏文报能在大魏王朝发行?能不能醒醒别做梦了?
      许清宵铸的这把剑,乃是民意之剑,锋芒无比,可这个锋芒是对外的,而对于皇帝,必须要藏住锋芒。
      绝对不能露出一点寒芒出来,一旦让皇帝感觉到了危险。
      你就可以等死了。
      再无脑的皇帝,也不会允许王朝出现威胁自己的存在。
      不管是人还是物。
      所以许清宵以退为进,用这一招断绝了大魏文宫的后路,想要用这种手段搞自己?
      没门!
      “这个好!”
      “守仁,你有这样的觉悟,老夫当真是欣慰啊。”
      “说实话,你这大魏文报出来的第一时间,老夫的确有些担心,不过你能这般做,老夫放心了,你许清宵还是那个许清宵。”
      随着第三个条件说出,陈正儒不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啊。
      其实他和其余五部尚书都讨论过这件事情。
      许清宵的文报,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国事版块,国事不是普通人可以讨论的。
      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控的,若是没有朝廷掌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还不是乱套了?
      现在许清宵主动交上去了,对陛下来说,对大魏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啊。
      “陈大人放心,由始至终,下官都没有变过,只要是为天下百姓,下官都会竭尽全力。”
      许清宵如此说道。
      而陈正儒点了点头,许清宵为民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行了,该说的老夫已经说完了,守仁,你记住,我等都会竭尽全力支持你的。”
      陈正儒说完此话,便离开了房中。
      而待陈正儒离开后。
      许清宵也立刻跟在后面,将陈正儒送走。
      等送走陈正儒后,许清宵折返身子回来,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
      接下来可是一场硬仗,不容出错啊。
      只是守仁学堂当中,一群孩子正在不远处百般无聊坐着,这些都是国公府的孩子们。
      许清宵让自己的学生去教他们读书,不过显然这群熊孩子对读书没有任何乐趣。
      一个个显得有些目光无神,心不在焉的样子。
      扫了一眼,许清宵收回了目光,他暂时还是没时间去管理这帮熊孩子。
      不过这帮熊孩子倒是可以让他们做点事情。
      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帮自己忙,只不过这事还是要等等,等几天再说吧。
      “师兄,你在写什么?”
      走到内堂后,许清宵发现自己的师兄正在写一些东西,显得有些神念叨叨的。
      “哦,没什么。”
      “对了,师弟,路子英有事先走了,说过几天就能回来,让你不要忘记修炼仙道之术。”
      “不过师弟,听师兄一句劝,仙道之路不适合你,你还是把心思放在儒道上吧。”
      陈星河将一本小册偷偷藏了起来。
      而后告知许清宵,路子英已经离开。
      “遵师兄教诲”
      许清宵朝着陈星河一拜,随后入了房中。
      待许清宵走后,陈星河左顾右盼,确定没什么人以后,继续拿出小册开始书写一些东西。
      而小册上的书名,赫然写着‘大魏文圣陈星河。
      这是陈星河自己闲的没事随便写写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他成不了圣人,只能精神上满足一下了。
      不过这玩意也只是自己看看而已,也不会拿给别人看,纯粹就是自我开心下。
      就如此。
      翌日。
      大魏宫中。
      六部尚书包括武官一脉彼此之间已经眼神交流了。
      他们通过信,知晓今日要做什么,也要说什么。
      果然,随着早朝第一个时辰结束后,大魏文宫便有人出来率先发难。
      指责大魏文报议论朝政,影响极大,还扣上一顶顶帽子,什么祸乱江山,什么有损大魏国体等等之类的言语。
      可谓是口诛笔伐。
      随着大魏文宫发表言论后,六部尚书轮番开口。
      大致意思很简单,大魏文报有宣广之意,让百姓知晓国家大事,也知晓朝堂政策,方便百姓,也利于国家发展。
      至于大魏文宫所言,有些欠妥,当然规范一二也是要的,不过没有那么严重。
      六部尚书轮番说完之后,武官一脉也站出来了。
      纷纷表态支持,认为大魏文报十分不错,否认大魏文宫的指责。
      最终,女帝开口,允许大魏文报的出现,驳回了大魏文宫的请求。
      而大魏文宫也没有愤怒,只是默默退了回去。
      出乎意料的是,大魏文宫没有继续做文章了,一直等到朝会结束之后。
      他们也没有说一句话。
      不过众人明白,明日才是真正的交锋!
      而就在这一日深夜。
      丑时!
      常规修炼之后的许清宵,惊讶地发现,自己武道依旧是没有任何一点增长,但好像凝聚出一条灵脉。
      踏入了仙道九品。
      武昌一年。
      九月十日。
      卯时。
      依旧是早朝。
      大殿上。
      百官入殿。
      依旧是常规的讨论国家大事。
      一个时辰后。
      待国事讨论完毕,大魏文宫的人,依旧是第一个出来说话了。
      禀告陛下,大魏文宫已将昭文告示改为大魏文圣报,向天下读书人以及百姓发售。
      同时继续弹劾大魏文报,认为大魏文报是抄袭大魏文宫的昭文告示。
      请求陛下,剥夺大魏文报之称,还于大魏文宫。
      此话一说,兵部尚书周严第一时间出列大骂其厚颜无耻。
      然而文宫大儒可没有恼怒,反倒是有理有据地解释和争论。
      到最后四部尚书站出来与其争论,甚至武官一脉也纷纷加入战场,怒斥对方的无耻。
      可问题是,骂得过大儒吗?
      朝堂上。
      信阳侯大声质问。
      “许清宵连去都没有去过几次大魏文宫,怎可能抄袭你们的东西?”
      “前些日子许清宵不就去了吗?”
      “而且昭文告示,又不是说去了才知道,天下读书人都知晓。”
      “他许清宵聪慧是聪慧,这一点老夫承认,也正是因为他的聪慧,才会将此物改成大魏文报。”
      “请陛下做主!收回大魏文报之名,还于我大魏文宫。”
      后者开口,他名为张宁,乃是朱圣一脉大儒,年过花甲,满头白发,淡然平静。
      “狗贼无耻。”
      “当真是文人之耻。”
      “许守仁辛辛苦苦创办大魏文报,在你们口中却成了抄袭之物?尔等大儒,当真没有了廉耻之心吗?”
      众人大骂,可后者根本不在乎,平静的很。
      “陛下,再者许清宵何德何能,用大魏而称?又以文报而论?”
      “于公,他抄我文宫之物,于私,他配不上这般之称,还望陛下明鉴。”
      张宁之声再次响起。
      他在这里争论了一个时辰,不管是谁辱骂他,他都没有半点怒意,而是不急不躁地请示女帝。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满朝文武是被这个人给恶心到了。
      “陛下!我等认为,张宁所言,完全是无稽之谈,还望陛下明鉴!”
      “是啊,还望陛下明鉴!”
      众人开口。
      他们不想吵了,这实在是太气人了。
      可就在此时,女帝的声音响起了。
      “许守仁乃大魏户部侍郎,自有资格冠以大魏二字,他身为大儒,也有资格以文报而称!”
      “至于抄袭之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荒谬之言。”
      “朕,允大魏文宫创建新报,但需好好三思其名。”
      女帝开口了。
      她一番话,也算是表态。
      身为女帝,她不能把话说的太难听。
      但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很生气了。
      不过她也答应大魏文宫创办新报,只是这个名字还是要改一改。
      大魏文圣报?纯粹就是恶心许清宵。
      她看得出来,自然也要打压打压了。
      此话一说,张宁依旧显得平静,没有说话,但也没有否决。
      可就在此时,陈正儒开口了。
      他站了出来,将许清宵三个条件说出,不过并没有说这是许清宵的条件,而是说成自己的意思。
      尤其是最后一条。
      当他说完后,张宁脸色这才微微一变。
      而其余人也不由露出惊讶之色。
      并且陈正儒特意强调一句。
      “此事,臣已经与守仁谈好,许守仁也全部答应,就不知道张儒答不答应了,若是不答应的话,臣坚决不同意大魏文宫创办新报。”
      陈正儒这番话斩钉截铁。
      此话一说,女帝的目光落在了张宁身上。
      其余人的目光,也尽数落在了张宁身上了。
      过了大概半刻钟。
      张宁的声音响起了。
      “既然许清宵答应了,大魏文宫岂能不应?”
      张宁开口,但他心情却不怎么好。
      “好!”
      “此事,就这么定了。”
      “退朝!”
      最终,随着一句退朝,此事告终。
      而就在当日。
      大魏文宫宣布,明日卯时,将发行第一期大魏文圣报。
      许清宵的大魏文报,则是在后日发行第二期。
      他们没有改名字,依旧用文圣二字。
      毕竟女帝只是让他们三思,又不是说一定要改。
      这也是大魏文宫的态度。
      对于第一期,大魏文宫充满着期待。
      而京都上下也都知道了此事,民间骂声一片,都是说大魏文宫无耻至极。
      但大部分的读书人还是支持大魏文宫。
      一时之间,京都再一次沸腾起来了,只是这一次不一样。
      是文人之间的一种交锋!
      世人期待。
      到底是大魏文宫强。
      还是许清宵强了。
      就如此。
      一直到了翌日卯时。
      天还未亮。
      京都各大书院,就已经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终于。
      卯时一过。
      一份份大魏新圣报开售了。
      而新圣报最大的一行字,便引爆了京都。
      【稚童狂妄】
      这四个字。
      没有人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大魏文宫,算是贴脸骂了。
      态度极其强硬,但做法也十分下作。
      不过不管如何。
      卯时一过。
      大魏京都的的确确炸锅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大魏文圣报,稚童狂妄,京都炸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