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
毕竟,齐氏还是她的母亲。
”太医可来看过了?有没有开了方子?“温嬷嬷是俞老太太身边的人,这次过来说是伺候俞菱心出门,但也有代表老太太送礼和问候的意思,齐氏自然也命人给了座。温嬷嬷也主动寒暄问候着。
”唉,就是头疼,心口也疼,都是早年的旧毛病了。“齐氏恹恹地说了一句,就转了头,”别提了……“
“这是我们太太打小的病,”鲁嬷嬷赶紧接口,“平时不常犯,可是发作起来就有几分厉害,太医今儿早上来了,已开了药,说是再静几日瞧瞧,可是太太的心哪”
“别说了。”齐氏没有转脸,仍旧面朝床榻的内侧,声音有些哀哀的,“菱儿是不懂我的心的。”
这话就不好接了,温嬷嬷看了一眼仍旧平静不语的俞菱心,还是陪笑道:“您这是哪里的话,大姑娘最是懂事的——”
齐氏又叹了一口气:“菱儿自然是懂事的,只是,再懂事,也哪里就能全然懂得做娘的心呢。少历风波何言天高地厚,不养儿女哪知父母恩深?“
说到这个地步,温嬷嬷也不好再说,不由望向见礼之后一直没说话的俞菱心。
俞菱心念头飞转,但面上看起来秀气的双眉微垂,眼睛也眨巴眨巴,似乎有些要泛红,仿佛是感动了的样子。
”太太,您还是跟大姑娘再说说话罢,大姑娘这不是来了么?“翠菊一边劝,一边去扶齐氏。
齐氏重新转脸坐起来些,眼眶已经红了:”菱儿,娘就要离京了。“
虽然一路过来已经看见了仆妇丫鬟收拾东西,俞菱心还是有些意外齐氏会正面说出来,神情里自然就多了几分真正的惊讶。
齐氏又续道:”下个月老爷外放回到江州地,我必然是要跟着去,与我儿就此长分离,山高水远的不知再见何期,菱儿,你就就陪着娘再好好叙一叙。“
俞菱心满心的怪异之感再次涌上,今日齐氏说话好像哪里不太对,怎么措辞造句上不文不白,还有些奇怪的对仗和押韵。
什么何知怎道,什么天高地厚父母恩深,尤其这最后几句话说的,连贯是连贯了,每句居然都是押韵的?
这哪里齐氏正常说话的样子,这简直就是一出戏词啊!
想到这里,俞菱心忽然反应过来了,那个一直奉承在齐氏身边的翠菊,不就是原本唱戏的出身么!
然而荀澈的目光里,却透出几分格外的欢喜,就那样正正地望着她。
俞菱心登时心里就是一跳,这眼光熟悉的很,她仿佛以前见过似的。四目相对其实不过一瞬,可她却觉得有些承受不来。
脸上也不知是不是被这夏日的热风扑了,有些微微的发烧,俞菱心连忙垂了眼帘:“正杉还小呢。世子是该在意些的。”
只是这样一句带了些轻嗔的话出了口,她就立刻后悔了。
她和他,其实应该真的不熟的呀!
此刻的他们,只能论上转折再转折的亲戚,总共才见过三回的,且每次,都是她多少有些欠着对方的。
头一回,是她在昌德伯府里撞了荀澈。
第二回,是荀澈“经过”伯府的二门处,给她解了围。
这一次,是荀澈给俞正杉“帮了忙”。
从哪里算,她都不应该嗔怪对方的。
“大姐姐,这话也太重了。”俞正杉简直是吓了一跳,完全没想到素来那样温柔和善的大堂姐居然直接责备客人。
俞菱心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只好轻咳了一声,又微微欠身,给自己的失言稍稍描补一二:“我的意思是,今日当真不巧,家中长辈有些事,怕是不便与世子相见。您是贵客,如此招待不周,真是抱歉。”
荀澈听着她的轻声细语,再看着她秀丽的面颊上泛起浅浅红晕,修长的手指几乎是本能地动了动。随即迅速压下满心的浮动心绪,重又礼貌欠身,温和的声音平静如常:“表妹言重。今日贸然造访,的确是愚兄失礼。既然不得拜见长辈,愚兄便先告辞了。”
俞菱心暗松了一口气,微微欠身行礼:“世子慢走。”
俞正杉越发过意不去,荀澈倒是并没有什么介怀之色,虽然行动之间稍微顿了顿,但仍旧面上平平静静。好像此番登门真的只是寻常的同窗顺路造访,又向俞菱心与俞正杉颔首示意,便转身去了。
俞正杉不好当着荀澈再埋怨俞菱心,只得顿足赶上,连忙亲自去送荀澈。
而俞菱心见荀澈告辞的这样利落,心里同样是十分的不自在。
其实上次从昌德伯府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有这样的怀疑了。以荀澈为人的缜密稳重,到齐家做客如何会在二门左近盘桓,更不要说什么突然经过、询问些转折亲家的女眷杂事,而寇家的马车又怎么会突然断了中轴。
再到今天,不只是俞正杉就这样百般巧合地发现了回春堂的丸药之事,还本人都直接跟到了家里来,荀澈出手的痕迹已经是清楚无疑了。
顺着这个思路推下去,她也基本上可以确定,荀澈应该是同样回来了。只是她不知道荀澈是跟她完全一样的在半个月前重生,还是时日上有什么不同。
但确然无疑的,他不是那个此刻应该与俞家毫无关系的人,他一定是认识她的,而且也记得那些前世的事情。
一路回到莲意居,俞菱心都很沉默。
随侍的甘露倒是没察觉出什么明显的不妥,毕竟今日在老太太房里听见的话当真可以算是大事中的大事。
92.名垂青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