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中日友好?扯淡![2/2页]

推翻清朝当总统 落字无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个性。我们应当从他们的行为总结出他们的“习性”,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实际上,在我们与日本接触过程中,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显示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一千多年以来,日本人使用的种种手段可以说是老一套,可我们总是上当,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根据日本人的特点来揣测他们的用心。
      多年来,很多反映日军侵略的电影都带这样一个套路:日军凶残,但总有一两个有良知的日本人不惜生命同情帮助中国人。这样拍的用意很明显,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问一问,这种情节的构造有事实的根据吗?这种到处都有好心的日本人的现象可能发生吗?答案是完全与彻底的否定,绝对没有!在南京大屠杀的几个星期内,没有证据显示有任何日本人救过任何中国人,倒是有一个德国纳粹党员叫拉贝的实在不忍看日军的兽行,感于当地人民平日对他的友善,保护了很多人。
      在整个中日战争期间,没有任何记载证明有电影里那种浪漫的日本人救中国人的事情,倒是有不少中国百姓抚养战后被父母遗弃的日本婴儿的事迹。如果真有电影里那种善良日人,当年的保护人与被保护人今天岂不会成为新闻里大力宣传的对象?
      这些电影和类似文学作品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观众头脑中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日本人其实跟中国人差不多,他们的暴行只不过是因为受了军国主义的灌输。显然,这种将一切归咎于军国主义的说法颠倒了因果。日本的残暴由来以久,从中国历史看至少可以追索到明朝的倭寇,如果从日本本身的历史来看,嗜杀的血腥特质其实是其文化固有的一部份,军国主义的产生实际上是这种特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相反。
      在抗战期间,日本为了消磨中国人的斗志,鼓吹东亚共荣圈政策,一边对中国人大肆屠杀,一边大谈“中日亲善”,欺骗了不少人,也勾引了汪精卫等汉奸。现在,如果我们自己大谈中日友好,自己捏着鼻子哄自己,不仅淡化了日本罪行的严重性,还麻痹了我们应有的警觉,实在是愚蠢之极。中日友好的说法从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只能让日本人感到可笑,更加加深对中国人的轻视:受害者跟逍遥法外、否认罪行的日本人讲友谊,莫非是被杀怕了,要忘却不共戴天之仇,想求皇军日后留条生路?
      当日本某某首相上台时,有些人总要敢忙发出贺电,称对方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样露骨地向日本示好,令中国人羞耻得无地自容。其结果是,日本人越发轻视中国,越发颐指气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桥本龙太郎敢朝拜靖国神社,胆敢在钓鱼岛周围陈列大批军舰,军国主义再次粉墨登场难道不正是因为得到了中国长期以来委曲求全的态度的纵容?
      在中日建交前,日本尚未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否认侵略,而七二年之后,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种种事情就不断发生,这一切,与某些中国人发明、倡导所谓中日友好不无关系。
      每当日本政府高层人士发表错误言论,中国方面必然指责这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或是极右分子在歪曲历史然而,只有少数日本人是祸水的提法明显是一种主观腻断。如果日本人大多数是反对军国主义,承认侵略有罪的,那为什么在战后五十年里,他们没有选举出一个历史观不那么反动的政府呢?
      一九九六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日本自民党在其纲领中加上要求内阁成员应该参拜靖国神社等条款,同时桥本首相亲去参拜战犯灵位,感谢战殁者。日本的执政党明知这一类行为必然会激起亚洲各国极大的愤慨,但为取得日本民众支持,不得不冒由此风险来表现他们的爱国,由此,日本的民意一目了然。
      战后,在美国的包庇下,军国主义分子控制了日本的政坛。随着日本经济势力的膨胀,军国主义已经卷土重来甚嚣尘上。他们不仅仅是否认侵略,他们把日本的大东亚战争美化成解放亚洲的“圣战”。在他们看来,这样能给日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战争当然是多多益善。承认侵略有罪,就意味著日本民族必须主动放弃征服中国乃至世界的“梦想”,这对没有得到足够教训的日本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一九九四年八月,《朝日新闻》访问了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大臣,提问他们对“大东亚战”的认识,结果十九人中,只有五人承认有过侵略,而这五人中没有一人对侵略中国表示悔罪之意。美国在一九九五年九月二日,在珍珠港记念日本投降,邀请日本首相参加,结果日本全国舆论大哗,认为是对日本的侮辱。明白了日本人对其侵略战争的这一认识,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向中国道歉了。
      我们也可以预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日本皇军是还要对中国人行善举的。对此恩德,我们只有指望届时中国军队能礼尚往来,报日本之万一了。日本的年轻人,多数看不起中国人,而且视中国为敌人。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日本的大学生大部份认为中国是日本最大威胁。而极力向西方和亚洲散布中国威胁论的也正是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的日本人。
      而在中国方面,最近,《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表明,994的中国青年认为须牢记日本的罪恶史,95以上的人认为绝不能容忍日本右翼分子对美化罪恶,毒化日本下一代,8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正走向军事化的威险道路,认为日本对亚洲以及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在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评估中,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残忍作为主要特徵。
      今天的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交往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中日人民之间的敌意也随着互相了解的增加而深化。年轻的中国人比他们的长辈更加仇恨日本。原因非常简单,在更多的交往中,中国人才认识到仇视敌视中国的并不只是几个头号军国主义分子,而是整个日本民族。
      日本人非常清楚,日本跟中国接下了血仇,这种仇恨若不加以消解,日本过不了安心日子。对日本来说,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两种选择。
      承认日本对中国和亚洲犯下的罪行,与军国主义划清界线,放弃其征服亚洲乃至世界的野心,争取亚洲人民的谅解。
      美化日本的罪恶,对下一代灌输军国主义的“光荣”,以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全民发动、东山再起,以铁血武力扫荡亚洲,将一切与日本有仇的民族斩草除根,建立“东亚共荣圈”。
      所有迹象表明,日本选择的是第二条路。
      这里的原因,一是日本固有的顽固。二是因为日本在二战中损失极小而获利极大,以总计三十万的平民死亡人数换取了对亚洲彻底的掠夺与破坏,而日本人,包括众多罪大恶极的战犯都没有受到惩罚。强弱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日本通过侵略使自己变强而他人变成极弱,奠定了其今日繁荣的基础。
      今天的日本处处把自己当成亚洲在经济和文明方面的领袖,如果承认侵略有罪,就得象德国一样向受害国赔款,象德国一样象向受害国谢罪,就必须彻底放弃日本人优越、日本人应当统治亚洲的“信念”,就会动摇日本社会经济和道德的根基。象日本这样的民族,如果没有受到沉重的教训是绝不可能自动反省的。
      从日本看来,打一次大东亚战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又怎么能否定战争呢?既然日本不会承认侵略罪行,他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怎样对付坚持要讨回公道的中国人?从这样的现实展望中日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死搏杀。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中日友好既没有历史的根据,也没有现实的基础。向中国人民宣传中日友好的观念,必然造成思想上的错误和混乱,不是导致人们思想麻醉,就是引起国人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
      用“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之类的不现实的想法来指导中日关系的发展,完全是作茧自缚。历史的教训使我们必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日本的用心,中国人民争取正义的事业和日本军国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才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与实质。
      ――――
      以上是从一个老帖转来的内容,作者岳东晓。
      并非突发奇想的要转这么个帖子,今天浏览新闻,偶见老调重弹,心有所感,不发不快。

中日友好?扯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