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四一回 战争准备[1/2页]

大明天工 半埂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四一回战争准备
      在总结首次金州会战的基础上。复辽军对主力三营进行了重组,以使每个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能够相互配合,在战术风格上,各营又侧重不同。
      以神机二营为底子的灭虏营本来是全火器、全部配坐骑,包括两掖火铳兵、两哨炮兵,一哨骑兵。
      作战部与参谋部会商以后,认为全火器营无法单独成军,缺少长枪兵保护的火铳手,既容易被敌人近身后吃得死死的,也缺乏追击能力,长枪兵与火铳手必须对应配备,在战术上相互弥补。
      会商的结果是突出灭虏营的机动优势,将两哨炮兵抽调出来,并补充两哨会骑马的长枪兵,成为两哨长枪兵、两哨火铳兵、一哨骑兵的格局,如此一来,扔掉沉重火炮的灭虏营,在行军时将成为骑兵,机动能力大为提高。
      补充灭虏营的两哨长枪兵。大多是从神机四营和厂卫营中抽调会骑马的长枪兵组成,此外还从辽兵中抽调了一些。
      因为重组是在出击之前,差不多是一边出击一边调整,一边磨合,十余天的时间下来,倒是都有了整体的模样。
      虽然临战前做出调整有些仓促,不过参谋部认为第二次金州之战的烈度不会太大,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磨合,若是等到战后,可能又会面临第三次金州之战,那时候的情况会更加严峻,也只有边调整,边作战。
      灭虏营变成骑步营的编制,破虏营则没有进行大的调整,除抽调一些人进入灭虏营,然后补入一些辽兵外,依然还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以及一哨中军骑兵的格局。
      选锋营的格局与破虏营大体类似,也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只是中军哨不是骑兵,而是灭虏营抽调出来的炮兵。
      复辽军采用五五编制,分别称作前后左右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五伍为一队,设队长;五队为一旗,设旗长;五旗为一哨,设哨长;五哨为一营,设营官,加上军官及亲兵护卫,标准配置为一营三千六百人。
      选锋营的两哨长枪兵与两掖火铳兵的配置与灭虏、破虏二营相同,不过中军哨的编制相对较大,除了五个旗火铳手以外,还有一个哨的炮兵。
      三个营重新编组以后,灭虏营机动能力最强,破虏营最为中规中矩,选锋营则更加强调火力,不仅火铳手要多出五个旗,而且配备了一个哨的炮兵,相应的,选锋营也是机动能力最差的一个营,只有中军哨有一个旗的骑兵,其他都是步兵,还带着沉重的火炮。
      灭虏营调整出来的另外一个炮兵哨,则编成独立的炮兵营,名为“雷击”,雷击营掌握原本的一哨炮兵,以及所有的城防炮,需要配属各部作战。
      从出击前线回来后在金州重新集结,复辽军三营抓紧时间进行磨合并演练工事攻防战术,第一次金州之战的经验告诉他们,严格、充分的训练,可以使得军队的战力得到有效增强。
      李彦和参谋部已经针对建奴可能采用的战术。在沙盘上反复演练,李彦也多次现场察看工事的情况:“依托工事,我们不用担心建奴的骑步兵冲击,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对方的弓箭手,以及火炮。”
      “建奴应该没什么炮,最多是在辽阳、沈阳得了些,肯定不多,”包有才道。
      “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就当他有,”李彦指了指齐胸高的矮墙:“如果发现建奴有火炮,我城防军在建奴发起冲击以前,全部隐蔽在矮墙后面,只留观察哨注意敌情,等到建奴冲上来,进入射程以后,再有观察哨以及指挥台发令,士兵从隐蔽处走出来,准备迎敌。”
      实践是最好的学校,李彦已经不像出征金州之前那样紧张,对于各种战术动作也清楚得很。
      火炮在这个时代使用的还是实心铅弹,如果掩藏在墙壁的后面,线杀伤的实心弹就难以发挥作用。
      “至于箭矢,只有用火炮与火铳压制他们,并依靠士兵身上的铠甲抵挡了,”李彦走到一个火铳手面前,伸手拍了拍他身上的皮甲。
      火铳手因为是远距离的作战,而且状态弹药对手臂的灵活性要求比较高,通常穿的是无袖的皮甲,防卫能力相对较差一些。
      复辽军的骑兵也强调机动能力,也只穿轻便的皮甲,只有三个营六哨长枪兵装备防护能力最强。也是最沉重的铁叶甲。
      在李彦的支持和纨绔们的运作下,复辽军的装备都选择最好

第一四一回 战争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