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县丞做出为难的样子说:
“嘶——”
“不是我不给你做主,实在是有些难办啊。”
就跟余县丞了解赵有粮一样,赵有粮也极为了解余县丞。
赵有粮立马做出一副忠仆模样:
“小的倒是有一良计。”
说着,他看了一眼一直没走的杂役。
这个杂役很是眼生,赵有粮也不敢确定这个杂役是不是余县丞的心腹。
余县丞顺势就摆摆手让那个杂役下去了。
杂役面儿上没什么表情,只躬身行了一礼就下去了。
看着杂役走远了,赵有粮这才说:
“县丞大人,小的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眼力界儿还是有点儿的。”
“这个姓宋的,身上肯定没什么功名。也没什么背景。
自他来了以后,从来没跟外面有什么书信来往。
而他一口气买了这么多地,还买了那么多下人,手里肯定有不少钱。”
“你看这个税……”
“税收好,您过的也好不是?”
余县丞听了,果然是有了些兴趣。
这个姓宋的果真是个没什么背景来历的吗?
打发走赵有粮之后,余县丞琢磨开了。
这事他不能亲自上阵,可以找人试探上一下。
距离绽县50里处有一窝匪徒。
想办法把这个姓宋的事透露给那窝匪徒。
引着他们去上河村、下河村去大劫一番。
也好让他看看,这个姓宋的,到底有没有什么靠山。
就这么琢磨着,余县丞眼睛里都冒出来精光了。
财帛动人心,宋云初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财力,让人不动心都难。
余县丞摸着下巴,一条条毒计便冒了出来。
倘若姓宋的真的没什么背景,哼哼,他余合不让姓宋的吐出一半家产,他就不姓余。
宋云初不知道赵有粮背地里还有这么一出,说实话这属实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宋云初到底是没经过什么社会的毒打,也把这个时代想的太简单了些。
现在她还在志得意满的看村民们忙活着秋耕。
她买的驴子,一个村子给了4头,让两个村长带走了。
让他们安排人照顾,以后这些驴子就是两个村的集体财产。
由于地已经翻了一遍了,耕种起来快了很多,不消几个小时,田间地头便升起一个个地垄。
看起来非常喜人。
此时种的都是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
而水稻、红薯、土豆等作物都是需要育苗的,在两个村长的安排下,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傍晚,关宁和大汉挤在驴车上回来了。
驴车被塞的满满当当,都是他才买回来的东西。
在一些村民的注视下,关宁和大汉把这些东西拉去了供销社那里。
供销社的柜姐是赵玉材安排的白山关宁家的两个媳妇子,外加宋云初带回来的一个纸扎黛菊担任的。
这三人的算学还算不错,就得了这么个美差。
安排好这些,关宁便找到宋云初汇报工作。
他不单单是按照宋云初的指示,买回来一些粗布、针头线脑。
还跟一家铁匠铺定了些农具等东西。
这让宋云初还算满意,这个关宁可以用上一用。
如此供销社和兑行可以开业了。
宋云初兴致勃勃的把统子拎出来,为开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第120章 准备开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