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者说道:“那你怎么能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句话是对的呢?”
小男孩反问:“那您给我说个错的呗?”
老者:“……”
反证法。
一刀致命。
见老者拉长了脸,众多记者和围观人群纷纷大乐,小男孩找不到笑点,又问老者:“老爷爷,证明这个猜想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好像也是我们想知道的。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看向老者,希望他给出一个令大家满意的答案。
是啊,总看你们这群研究数学的,今天证明这个,明天证明那个,时不时提出一个新的猜想。
说到底,证明这些猜想到底有没有用呢?!
老者没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弯腰在小男孩脑袋上摸了摸,慈祥道:
“我们总是会有很多问题,也迫切能够解开它们,得到答案。
但我们很难找到答案。
而且有很多问题就算找到答案,也不一定对别人、对这个世界有用。
有用的似乎只是我们这些研究问题的人,因为一旦问题解开,我们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看似无意义,想解开它耗时耗力的问题,也许在未来的某天,它的答案能够给予后人灵感,促进社会与科学发展。
比如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总结了圆锥曲线理论,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理论;
数学家伽罗华公元1831年创立群论,一百余年后获得物理应用;
公元1860年创立的矩阵理论在六十年后应用量子力学;
非欧几何诞生一百七十年后,这种在当时毫无用处的理论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张量分析理论成为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何夕提出并于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连续理论,一百五十年后这一成果最终导致了大统一场理论方程式的诞生……”
“现在你懂了吗?”老人微笑道。
“懂了!”小男孩兴奋道。
“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看起来没有研究它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找出答案,等以后哪天有人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不用费尽千辛万苦去解开这个问题,因为有现成的答案摆在身边,他们直接拿过来用就好了!”
“答得很对!”老者又摸摸小男孩的脑袋。
用最粗犷的例子解释,就比如古人算数,从加减法到乘除法,理出计算公式并确认可行后,后人便不再需要一根木头一根木头的数过去,扳手指求出答案。并在乘除法之后,二次方、三次方出现了;圆周率出现了;勾股定理出现了……又在这些东西之后,一个个高深的方程式与数学定式接连出现。
如果最开始没有人理出加减与乘除法的计算公式,那之后的一切还会出现吗?
回归主题,一些问题的答案如今看似没用,但是累积在一起,迟早会产生质变,引发一次社会与科学上的大跃进。
“那这个大哥哥,他如果证明了这个猜想是对的,老爷爷你们应该会很高兴吧?”小男孩兴高采烈地问道。
“何止是高兴!”老者颇有感慨,
“整个国际数学界都会因此引发大地震啊!”
(本章完)
第111章 数学的意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