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着国古代军队严格的训练体系与战斗纪律,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对姓秋毫无犯,对敌人如虎狼一样凶猛。成为正规军以前,他们过了漫长而痛苦的磨砺期,正如人民解放军一样,他们也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强大。这支军队的大多数战马都来自于同金兵作战的缴获,无数次的失败与碰撞,他们累积出战胜金国骑兵的经验。背鬼骑兵是岳飞军强大的骑兵队伍,远胜于女真人强悍的重装骑兵军团。与宋朝同类军队不同的是,岳家军是一支富有信仰的军队,他们是为光复山河而生,却非为个人利益而卖命,整个宋朝野战能力孱弱的大背景下,岳飞的出现是那样另类与不和适宜,却真正的挽救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9,徐达
从小他就是个喜欢听战争故事的孩子,尤其喜欢听村里老人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他高出别人一筹的智谋总能让他成为游戏的赢家。那个时候没有人回想到,元末农民大起义这个复杂的战争游戏里,几十年后的徐达会成为出色的玩家,他将陈友谅玩进了绝路,将张士诚玩进了牢房,将赫赫无敌的蒙古骑兵玩出了漠北。国历史的大一统从来都是由北向南的固定剧本,却徐达的手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1368年的明朝北伐开了国历史南方统一北方的先河,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从此敲响了分裂与灭亡的丧钟。
骑兵是蒙古人横扫欧亚的大本钱,也是末代蒙古元王朝安身立命的后法宝。蒙古骑兵曾骄傲的相信,只要跨上战马,他们永远是优秀的战士。刘福通的北伐被蒙古骑兵击灭了,韩山童的宋政权被蒙古骑兵击灭了,当元帝国后的猛将们正陶醉于这如夕阳余辉一般的后胜利时,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叫徐达的汉人和他的骑兵部队将华大地横空出世,公元1368年的北伐战争里彻底终结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徐达为主将,率25万大军两路北伐,先取山东,再取河南,终攻陷元大都,生的明帝国版图徐达的马鞭下如滚雪球一般的膨胀着,元顺帝如丧家犬一般仓皇出逃,统治国十七年的元王朝彻底宣告灭亡。然而徐达眼里,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些胜利大多只打疼了元帝国的汉人部队,对元帝国的精锐蒙古骑兵并未造成直接打击。真正的决战太原开始了,面对蒙古第一猛将扩敦帖木儿的十万蒙古精骑和围点打援的战法,徐达以夜袭战的方式将蒙古军打得全军覆没。之后的定西兰儿峪会战,徐达再次以央突破的战法击败扩敦帖木儿,打得这位蒙古第一猛将扔下部队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窜,这是两场明蒙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仗,徐达先后消灭了蒙古近二十万精锐部队,是对苟延残喘的蒙古帝国沉重的打击。
公元14世纪是一个值得国历史纪念的世纪,不仅仅于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宋朝三年士大夫阶层道德日益沦丧的大局面下,宋朝精英知识分子于崖山集体跳海殉葬的悲哀绝唱里,元朝十七年统治时代国知识阶层全面遭到打压甚至陷入信仰危机的大环境里,生活底层的草根们终于代表我们这个民族走上了反抗的前台。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与农民的儿子徐达正是这其优秀的代表,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与残酷的民族清洗政策不仅没有熄灭华大地抗暴的火焰,相反成了促其早死的催命毒药。以平民阶层与下层知识分子阶层为第一代统治班底的明王朝完成了华民族的光复与救赎,也印证了“野火烧不,春风吹又生”的古老诗句。那场北逐胡掳的伟大战役,徐达与他的大明虎师仿佛一群出身贫贱却不知疲倦的登山者,从原到西北,征服着一个又一个貌似不可战胜的障碍,将成吉思汗的不肖子孙们送上了逃亡与分裂的不归路。元明战争的结局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胜利这么简单,它多的是属于民间力量的胜利,“群众孕含着多么巨大的力量”,这句阶级斗争时代的口号语录,却是元末明初王朝兴衰鲜血淋漓的事实。
金庸《倚天屠龙记》里曾戏称徐达得到了岳飞的《武穆遗书》,从此以后战胜。这只是小说家的演绎,然而综观徐达的用兵履历,我们却完全可以看到徐达与多年前的岳飞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出身寒微的草根将军,他们的部队也都是由民间义军组成的子弟兵,长期抗击游牧民族铁骑的战斗与失败展壮大。他们的部队也都有着让游牧骑兵闻风丧胆的强大战斗力。用兵方面,徐达是一个谋勇结合的儒将,习惯于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多年来,汉族军队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往往只能凭借水域天险和城池防御战战而胜之,徐达却做到了战场硬碰硬的野战彻底消灭蒙古军的有生力量,这样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媲美汉唐盛世时代。如岳飞拥有背鬼骑兵这样的王牌部队一样,徐达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王牌骑兵军团,他的“火龙骑兵”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装备火枪武器的骑兵军团,他第一次创造性的将骑兵的快速机动冲锋与火枪的迅猛射杀完美结合。一次又一次的骑兵对冲战里,蒙古人赖以取胜的复合弓火龙骑兵的枪林弹雨下成为了可怜的烧火棍。而徐达比岳飞要幸运得多,他效力于勃勃初生的明王朝,而非苟延残喘的宋帝国。历史给予了他机会和使命,给予了他一展抱负的平台。这是多少生不逢时的名将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岳飞的《满江红》今天依然传唱不息,徐达不是诗人,却也留下了气势磅礴的〈〈平胡表〉〉,笔者眼,那是堪与〈〈满江红〉〉相媲美的华丽篇章,“惟彼元氏,起自穷荒,乘宋祚之告终,率群胡而崛起。以犬羊以干天纪,以夷狄以乱华风,崇编而章服是遗,紊族姓而彝伦攸理。逮乎后嗣,尤为不君,耽逸乐而招荒亡,昧于竞业;作技巧而肆
,溺于骄奢。天变警而靡常,河流荡而横决,兵布寰宇,毒布原。镇戌溃而土崩,禁旅颓而瓦解,君臣相顾而穷迫,父子乃谋乎遁逃。朝集内殿之嫔妃,夜走北门之车马。臣与遇春等,已于八月二日,勒兵入其都城。”这壮怀激烈的字里,有我们这个民族荡气回肠的雪耻之气,有岳元帅未完成的梦想。
10,李成粱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吴三桂意味深长的说:“寇是咱的衣食父母。”那是因为他深味了功臣兔死狗烹的固有结局。身为一条恶狗,想避免被主人杀害的办法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捉完了兔子以后装兔子,把自己的真性情紧紧埋藏起来,保身的同时势必也要承认无的猜忌与耻辱。另一种方法则简单而有效,那就是不把兔子斩杀光,永远保留自己的利用价值。吴三桂虽是这么说,但这招他还是玩的不好,后落得身败国灭的结局,比较起来,他的辽东铁骑老祖宗李成粱却将这招玩的炉火纯青,明朝后期由盛转衰的大背景下,李成粱玩寇之术骗倒了狡猾的士大夫阶层与懒惰的万历皇帝,也把天下一统的明王朝从天堂玩进了地狱。
李成粱确实能打仗,史书上说他的赫赫武功“二年未有”,虽有夸大之辞,却足见他那个时代的地位。他是一个深味官场钻营之道的沙场名将,但这不能抹杀他军事上的独特造诣。他的辽东骑兵是大明王朝后期强悍的骑兵部队,与戚继光等人靠制建军的方式不同,李成梁用树立私恩和丰厚赏赐的办法培养着属于个人的私家势力,虽同样打造出一支作风凶悍的强军,却也让他成了威震一方的土军阀。若没有当时土蛮蒙古与女真肆虐辽东的事实,估计李成粱足够死上两三回了。但李成粱的部队着实能打,当明朝其他的边地将领普遍采用防御式的作战方法时,李成粱则主动出击,率领骑兵军团辽东平原上与游牧民族硬碰硬的较量,屡战屡胜,几乎年年都能打出个捷报来,成为万历皇帝每年祭天时
必备的喜庆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成粱的骑兵部队和骑兵战法,是国近代化骑兵作战理念的先驱。他的骑兵普遍装备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三连火枪与五连火枪,火器射杀与骑兵冲锋相结合的作战方式构成了他近乎完美的进攻体系。而由战精锐死士组成的李府家兵骑兵队,则是这支虎师精锐里的精锐,抗倭战争的碧麟馆战役,正是这支王牌军以三千之众力战倭寇数万大军,打得横暴的丰臣秀吉军团胆战心惊。不过就是这一次又一次赫赫武功,李家军也把养寇自重的功夫玩到了极致,对比与李成梁同时代的名将戚继光,我们不难现,戚继光倾向于一次性解决问题,靠稳固边疆的防御与对敌人毁灭性的打击,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李成粱则喜欢凡事留后路,对敌人很少赶杀绝,立下战功的同时,总是保证自己还能有下一次仗打,甚至为了谋求封赏不惜杀良冒功。不同的作战方式换来的不同的结果,万历十年,李成粱的朝后台张居正病逝,因为边境安定而失去利用价值的戚继光很快遭到了罢黜,而同为张居正亲信的李成梁却因为辽东大地不息的战火而继续得到重用。对于戚继光郁郁而终的下场,李成粱终生富贵的结局告诉了所有明朝武将好的谋身之道。明朝末年的大动荡,身负守土之责的明朝方面大将们把养寇玩寇的招数玩到了极致,终玩出了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悲惨结局。
要命的是,李成粱把被打败的敌人当成温顺的猫,却殊不知温顺的猫也藏着野心勃勃的老虎。平灭女真的战斗,李成粱以一贯的玩寇手段宽容了作乱被俘的努尔哈赤,后者和他的建州女真部落李成粱的养寇策略下一天天长大,终成为了一只凶悍的猛虎,吞噬掉了大明朝的万里江山。而曾经赫赫威名的李家军,李成粱病逝后,由于继任者的无能与朝局的变化也日益走向堕落和沦丧,私家性质的军队崛起的快,腐化堕落的速却快,辽东铁骑赫赫的武功终于无法阻挡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终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明亡清兴这纷乱的十年,正是李成粱无意被女真人提供了掘墓的铲子,终拉开了一出又一出血火大戏的序幕
中国古代十大骑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