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给的技术都是已经淘汰的产线,想要真正应用,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升级,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跟三井横生签订的那些升级技术的协议,姜栋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不说现在还没到手,哪怕是以后生产出来了,他都不会这样做。
      这些东西,都是姜栋真金白银买来的,哪能说送就送。
      以后技术要是升级了,倒是可以再考虑一下。
      当然,这些生产出来的配套产品,肯定还是要供应出去的,这是跟三井签订的协议内容。
      只出售成品,不对外出售技术。
      姜栋隐晦地提到了这个关键点,事实上在场的人都明白。
      岛国是不可能将这些技术出让的,合资企业的技术还是牢牢地掌控在他们的手上。
      姜栋通过非国矿产这个软肋,拿到了技术共享的协议。
      只是这个共享,仅限新时代集团内部使用。
      可即使是这样,在座的都还看到了希望。
      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在自己的地盘上面,这些技术的突破只是迟早的问题。
      姜栋十分清楚,上面的大局观就是用市场换技术。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外资投资繁荣了市场,带动了就业,使得人民富裕起来。
      同时国内企业改革升级换代,达到技术更迭的目的。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姜栋表明时机成熟之后,一定会共享技术的。
      交流到后面,大家互换了联系方式。
      几家企业甚至都想跟姜栋签订一个合作意向书,等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出来之后,优先供应给他们。
      这个年代岛国的配套产品,一直都是国内的首选目标之一。
      一直到新世纪,岛国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都是国内车企装配大头。
      国内企业花费了二十多年,才逐渐打破这个趋势。
      最后,姜栋收获了一沓名片后离开了酒店。
      在姜栋离开后,几家车企的负责人换了个包间,一天吃着饭一边继续着他们的话题。
      “新时代集团的造车项目,你们怎么看?”
      “不好说,按照他们以前的做法,每进入一个行业都能搅得风云变幻。”
      “会不会只是做个项目,套一波补贴政策就撤?听说他们现在扩张的东西很多,资金链不会出问题吗?”
      “最近的新闻你没看吗?人家从几大行拿了两百亿的贷款,会不会真的暴雷了?”
      “暴雷了最好,他们新时代身上不少项目,看起来还是不错的,能拿到手那是最好的。”
      姜栋自然知道这些人的花花心思,却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这几年随着新时代发展得日益壮大,这样的言论已经是越来越多。
      他们一方面羡慕新时代集团取得的傲人成绩,一方面又在各种场合暗暗诋毁。
      无论在什么时候,这种情况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古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若不是那位领导的几个电话,同时抱着发展民族产业想法,姜栋肯定不会跟他们坐到一起。

第499章 邀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