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内,冯悦和刘虎坐在小九旁边,三人围在一起聊着天。
小九内心有点忐忑,阳关就在前边,明日就可到达,他心里是空落落的,没有一点底。
刘虎似乎是看出了小九的心事,安慰道:“殿下不要太在意了,这阳关之行也没什么好担心,比起咱们的寒山城,阳关那旮旯就跟个小村庄一样,您就把它当成一个屁,战略上咱们藐视它就完了。”
小九听了,会心一笑,知道刘虎这是在宽慰自己,于是,含笑谢道:“多谢你呀,刘虎,你来寒山比较早,对这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我正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
“殿下但问无妨,在下知无不言。”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确定一件事,你可知道这阳关的来历?”
刘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点蒙,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扭头看向了冯悦。
冯悦也很无奈,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说道:“反正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那个阳关。”
“行啊,你还知道的挺多,但是该知道的却不知道。”
“谁说我不知道了,这个我还真的知道,我之前听齐王提及过,他说那里以前啥也不是,后来燕国壮大之后,有了南下之势,便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北为阴,南为阳,那里刚好是燕国的最南端,故而名之曰阳关。”
“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你还是懂一点的,这一点我承认不如你,行了吧。”
小九没有理会他们二人的攀谈,而是陷入了沉思,嘴里不禁吟咏起前人的诗句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刘武最喜欢的诗,小九仍然记得,那天在寒山城头上,胡风长卷,旌旗猎猎,刘武孤身矗立,伟岸卓拔,吟咏的正是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其声悲壮,不禁有苍凉之感,让人油然而生!
夏末秋初,昼暖夜凉,此时风起,营帐外点点星火,营帐内众人惺忪睡去,一夜无话。
此时阳关城中,将军府内,守将耶律通仍然未睡,陪在其身边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十一二岁的样子,玲珑剔透,甚是可爱。
有《念奴娇》一首,正是描写的这姑娘:
“水波清目,艳明凉泉绿,最得春色。靥上轻红匀淡酒,唇绽玲珑璎珞。风动青丝,素袂飘舞,莲步踩庭月。回眸一笑,乱生南北两国。
性子喜闹贪玩,天生伶俐,脱兔行跳跃。又可姝雅如静女,慢捻阳春白雪。今日闲来,一股脑热,连夜能劫舍。明朝兴尽,互称兄弟小可。”
“爹爹,你无需多虑了,宝宝就要离开了,您就再让我任性一次吧,我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岔子的,您就放一百个心好了。”
“丫头啊,不是爹爹不放心,这次不一样啊,那个从吴国而来的宜王,虽然到了咱们这里啥也不是,可他毕竟是陛下的客人啊,咱们若是亏待了他,陛下万一怪罪下来,爹爹可就吃不消喽。”
小女孩儿听了,赶忙跑到耶律通的身前,又是撒娇卖萌,又是百般讨好,说道:“爹爹,皇帝陛下才不会管这些呢,您想啊,您曾是吴国的降将,本就在军队里没什么话语权,若是您能够对吴国之人更加强势一点,说不定还能让陛下更加安心呢,而且,依我看,您越是糟蹋他们,就越能让陛下知道您的衷心,这样您也就可以早日回到龙城,和娘亲团聚了不是。”
耶律通听闻此言,也觉得很是在理,于是说道:“那我就再依你一次,不过你可得给爹爹保证,绝对不可以做太出格的事情哦。”
“好的啊,我向您保证,谢谢爹爹,爹爹,那您早点休息吧,我就不打扰您了。”
看着女儿离去,耶律通眼神渐渐散乱,记忆回到了自己以前叛逃时的场景,过了一会儿,清醒之后,不禁叹道:“那就让我看看你是不是齐王的种吧!”
翌日,小九等人本来打算一早上就出发的,不料刘虎这厮晚上贪凉,竟然拉肚子,一直拖到中午才出发。
临近傍晚,小九一行人翻过一处高地,远远地便已能够看到阳关城头了,此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众人疲倦,脸上却带着余欢。
阳关城门前,人虽稀疏,却仍有不少人来往进出,此地虽远离京畿,却也算热闹,人流不断,堪称繁华。
行行重行行,小九他们终于来到了城门前,却被守城官兵告知,此时城门已经关闭了,不能接纳他们进入。
冯悦一听,当时就怒了,大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城门关闭了,为何大门还在敞开着,而且还有行人进出,你们这分明就是区别对待,看我们是外来的,好欺负不成?”
那名被骂的官兵,哪里肯依,立马吆喝着手下,顷刻间就把小九一行人围住了,看这情形,怕是很难善了。
一时间,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小九此时却是不慌不忙,走下马车,说道:“众位官爷辛苦了,我们是从大吴而来的使者,天黑路过贵宝地,不知竟误了时辰,若是不方便让我们进城的话,我们可以在城外过夜,明日再来好了。”
小九手里拿着国书,说话时气定神闲,那名士兵见状,也只好先让手下退开,说道:“既然是来使,那也得遵循我们的规矩,今天这城你们是进不去的,快快离开吧。”
在城外搭好营帐,冯悦还是不能理解,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小九说道:
第53章 有点不对劲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