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七策之时政第二[2/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事情而感到苦闷。现在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位襁褓中的皇子,且是天子的长男,让他在晋阳长大,谨慎选择他的师友,那么兄长的心意能够得到贯彻,至少不会遇到掣肘。二十年之内,兄长拥有名分大义,不受到朝廷的掣肘,又没有骂名的指责,可以说能够放手施为了。 自从边章、韩遂在西凉造反以来,国家的大祸就开始了。黄巾作乱,让天下震动。刚刚安定了一年,孝灵皇帝大行,宦官和幕府的争端又在京城兴起,不久喋血皇城,乱臣董卓窃位。当时董卓强盛,诸侯衰弱,但是董卓西迁,关东攻伐有年,西凉势力,渐渐衰落,现在兄长又击败李郭等人,真正的把西凉打压下去了。 河北素来是能征惯战的豪侠聚集的地方。袁绍使用诡计,令韩牧让位,坐拥大州。公孙瓒勇剽如虎,席卷幽州,又让田楷南下,跨有青、徐。两强不相并立。张燕以黄巾余党,聚啸山林,阻隔并、冀,拥众百万,正是楚汉间的韩信。用了远交近攻的计策,和公孙联手,攻击袁绍,一度甚至占据冀城,令袁绍失去了本据,结果张燕用略不足,公孙骄横愚昧,这两人的联手只不过是小人之交,幽燕一带,不久也是袁绍所有的。兄长的并州,也在河北之中,将来主要的对手,恐怕还是袁绍。 中原地广人稠,是四战之地,又没有什么险阻,但是占据中原,将会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所
      以也是必争之地。曹操从兖州起兵,收缴黄巾三十万,从此强盛。西却袁术,东征徐州,现在又得到了天子,把朝廷安置在许。袁术死后吕布拥有江淮,但是此人自恃勇猛,却进取不足,与曹操相比,只能守土,不能攻伐。刘备虽然占据汝南,拥众数万,但是智谋不足,汝南又尽在许昌眉睫之下,不足为患。所以中原没有能够威胁曹操的大势,那么中原归于曹操,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齐国的青州、鲁国的徐州,本来就是连在一体的。这里先是被王铎占领,王铎这个人起源于太平道,靠着蛊惑百姓起家,但是在青州杀戮官宦,平均地产,恢复古政,让百姓归心。后来又趁曹操与陶谦之争窃据徐州,只怕也是守土有余,开拓不足。他打出反叛的旗号,招收亡命之徒,宣誓叛逆,做法残暴,纵然青徐地区百姓得到了他的好处,但是天下的吏民却没有承认他的。这样一来他的脚将要踏不出青州和徐州,可是他的领土上人民归心,又有太史慈、杨肃这样的名将,兵民一体,别人也不太容易攻破他。 潼关以西,军阀林立,虽然马腾、韩遂为首,但是内部离心。马腾两面三刀,愚而胆怯;韩遂又屡次屠戮兄弟,心计阴毒。这样的人恐怕难以形成霸权,只能被近处的大势力所吞并或者制约,而西凉地区,民风素来尚武,拥三百人的武装,就可以驰骋一方。所以这样混乱局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平定,窃以为这样的地方,正是兄长的用武之地。 江东孙策,少年英俊,借师伐楚,竟然能够割据江东。那刘繇愚昧蹒顸,严白虎轻狂浅陋,王朗虚有其表,所以才被孙策数千兵马侵夺。现在孙策坐守地利,且父子两代在江东,收中原之俊,抚三吴之民,地固而民附。孙策虽有霸王之姿,但是西面刘表,是家仇深切;北面吕布,素有斗战之能;恐怕用兵两处,都不能有所克获,但是又不能舍弃,必然连年出征刘表,没有力量北上。不过扬州地方,已经是属于孙策的了。 荆州刘表,联结蒯、蔡,夺取州权,内附百姓,外拒袁术、孙坚,守土的能力,大家都看得到,但是与孙家结仇,孙策寄人篱下的时候,他还能安居,孙策既然夺取了吴、会,他的安生日子就没有了。不过荆州士卒雄壮,足食足力,孙策想要逆江而上,也不大容易。 益州刘焉新丧,刘璋代位,与张鲁结仇,但是蜀道艰险,有张鲁固北关,虽千万之众不能举,益州也就相当于是他们家的财产了。 天下的诸侯,已经逐渐兼并,形成了大州的势力,兄长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能称霸一地,但是已经占据并州,可以让天下都不敢小看了。身为皇兄,官职封为后将军,又成为晋王的丞相,大义名分已经具备,但是缺乏的是实力。现在天下困难的事情是消灭袁绍、曹操,容易的事情是守备国土,韬光养晦。并州地方狭小,出产不多,但是民风刁悍少虑,是可以兴起的地方。当初兄长来到并州而且在这里起家,这不是您所能选择的,但是一旦拥有了四方的边界,就有了向四方扩展的选择,我们究竟要如何扩展,那就是要探讨天时的问题了。 这样战争下去,不出五年,就会形成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诸侯们势力壮大之后,就会形成战略决战的势态。现在曹操拥戴天子,地位在袁绍之上,袁绍必然有所不满。而河南、河北,本来就是一体,袁曹之争,应该是北方最有意义的决战,而且也与我们休戚相关。青徐的王铎,并州的兄长,是河南河北的两翼。袁绍本来就很强大,最近抚育胡人,让控弦张弓的少数民族进入他的军队,为他冲锋陷阵;要是消灭了苟延残喘的公孙瓒,那么如果他不寻求南下,那就要对付兄长了。王铎在青徐势力本来强大,而且曹操自己推举汉室,不可能与反贼媾和,再者曹操在兖州曾经与王铎交战。王铎此人又很实际,极有可能倒向袁绍,那么袁绍的目标,就不是青州而是并州了。背后有胡人作乱,面前当着袁绍,侧翼还有曹操虎视眈眈,兄长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所以在这形成决战的几年之内,兄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深深树立国家的根本,避免同诸侯的战争。而如何在两强中保持中立,需要的就是强大的力量。袁绍有贵族的风气,又占据了大州,难免骄慢,兄长曾经受过他的恩德,他也将会因此轻视兄长。因此向袁绍只要示弱。曹操实力本来不如袁绍,而且他的敌人还多,尚未稳固,必须要小心谨慎,现在没有盟友。因此对曹操只要示好。王铎躬行反叛,僭称王制,不过远在山东,兄长大可以根据义来声讨他,让天下知道我们的立场,因此对王铎只要示强。将来一旦有变,始终要拥护天子,占据名分,这不仅是时势的要求,也是符合兄长的愿望的。 东面和南面就是这样,而西面和北面,问题就复杂了。北面是匈奴,兄长曾经对他们以武力慑服,又以怀柔抚恤,但是匈奴以北,还有鲜卑、丁零、乌桓等族,如果我们降服了匈奴,他们却趁着匈奴衰落,取而代之,那么我们又面临着新的灾难了。所以不如驱逐匈奴,让他们作为前锋,以夷制夷,消灭这些蛮族的反抗力量,恢复秦朝的北方疆土,让背面的大漠作为后方,后防稳固,才能进取中原。西面的羌人散乱,关陇地区的军阀又庞杂,正可以作为我们进攻的对象。如果三秦地区不能安定下来,我们恐怕还是要遭受西面的侵扰。若不是有黄河的险固,堵塞蒲坂津就能够充分的阻止敌军进入的话,恐怕善于征战,却又毫无军纪的西凉军,还真的是要令我们头痛呢。 以并州的贫瘠,虽然兄长治理了数年,不过积累了百万斛粮食,五万战士,这样的力量想要征服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要厚殖民本,增加财富。至于具体如何做,将在下一篇《地政》中叙述。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先做容易的事情,后做困难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做好了,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壮大自己的力量;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不困难了,这恰恰就是有所作为。所以我们要先休养五年,训练士卒,整顿兵戈,培植财富,养育民心,在东南方向继续保持和平,然后向北扫荡胡虏,向西征讨国贼。 为什么要等待五年呢?因为三年耕有一年储,如果做得好,两年耕有一年储,五年就有两年半的粮食。培育的战马,也能够有两代成年,这样就有利于作战。如果不幸大战在五年之内就开始,那么我们也只有接受,并且随机应变了。不过河北统一,必须先除掉公孙瓒,公孙囤积粮秣,把城楼高高的树起,准备了大量的器械,不是那么容易击破的。河南的统一,必须要除掉吕布和刘备,刘备倒是容易,但是吕布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军队很多,又有飞将的称号,想要击败他,也没有那么容易。而如果是吕布取代曹操占领河南的话,那将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发生了,河南、河北的决战也会推迟,那样对我们就更加有利。 如果曹操取得了河南,青徐很可能会倒向袁绍。河南连年征战,地方残破,财力、人力、军力都比不上河北,所以王铎多半选择趁火打劫,站在强者一边。那样的话袁绍一定会命令我军为右翼,王铎为左翼,然后亲自率领主力出冀州,过延津,下酸枣,临济水,威逼许昌,如果我军引击弘农,过洛阳,下伊阙、太谷;王铎出彭城,徘徊于沛、梁之间,那里地势平畴,无险可守,鸿沟以东,就不是曹操所有了。刘表素来与袁绍交好,此时出兵在宛、叶之间游荡,作为疑兵,曹操的灭亡,可就太过于容易了。如果这个时候孙策也出兵北上,夺取江淮;马腾、韩遂在西面蠢蠢欲动,刘备在汝南整军经武,那曹操可就是在劫难逃了。 如果曹操就此灭亡,刘表与袁绍关系非常,或者袁绍不会征讨他,孙策地方太远,又有大江阻隔,难以讨平。袁绍的目标,一定是兄长和王铎。不过应该是先讨王铎,但是王铎灭亡之日,就该轮到我们了。因此连横不如合纵,我们助弱不助强,助义不助力。我曾经与王铎有过私下的交往,他为人也懂得义气,如果不是国家大义,我也不愿意与他为敌。但是我深知这个人虽然善于把握时机,却只肯渔利,不喜争利。袁绍势力本来就强过曹操,他虽然能够加入袁绍一方,却未必肯为袁绍冲锋陷阵。如果曹操败,他将会乘势收取兖州、豫州的东部郡县;如果袁绍败,他也一样会取平原、南皮、清河、乐陵一带,所以只要袁、曹开始对峙,没有分出胜负的时候他是不会贸然参战的。而我军则不同,青徐也有与袁绍一战的力量我们却没有,袁绍胜曹操,他军事必然强大,我军没法抵抗。如果曹操胜袁绍,必然精疲力竭,我军则安全。联强而攻弱,称为连横,连横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联弱而抗强,称为合纵,合纵才是保护自身长远利益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站在河南这一边,坚持合纵的策略。 如果袁绍胜利了,我们理所应当的被消灭。如果曹操胜利了,我们就帮助他守护北方的边界。讨伐王铎、胡人、西凉、辽东这些地方。 如果北方统一了,南方的孙策出兵在江淮一带,刘表威胁宛、洛,刘璋、张鲁进取关、陇,那么天下的形势,还未可定。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统一,北方都需要三路迎击敌人,那么优势就体现不出来,恐怕以张鲁的民望,刘璋的富足,孙策的骁勇,刘表的稳健,也是中国抗衡他们联手的大障碍。但是孙策与刘表有宿仇,张鲁和刘璋有恩怨,他们绝对不会联合。平定南方,需建瓴顺水而下,但是巴蜀险峻,刘璋暗弱,不必攻取,只需出动大规模的军队下荆、襄,浮江、汉,望夏口,塞三湘,扬州必然不会救援,刘表就势单力孤了,可以轻而易举的攻下。长江天险,就被北方占据一半了。至于刘璋、张鲁之流,可以递给他们一封书信,用严厉的词语恐吓,宽大的政策引诱,自然就会系住脖子,绑住四肢,交出土地和人民,那么就形成了天下讨伐一家的局面,江东的孙策,就算他再骁勇善战,也没有什么取胜的希望了。天下就此统一,人民恢复安定,王道就可以重新被推行了。我们还要割据地方做什么呢?只要归顺朝廷,功成身退,开始快乐的生活,何况皇上的嫡长子还是我们抚养、教育、传授、熏陶的人,那么我们就更加高枕无忧了。 唯一决定我们命运的事情,就是究竟河南击败河北,还是河北击败河南。这些事情虽然是难以预料,但是只要尽人事,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我也不相信我们兄弟自从讨伐董卓起家,一心为民请命,中间流离辗转,身上划满了战斗的创痕,然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只要兄长善加利用天时,就上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留名青史;下能够保全身家,福荫子孙。

七策之时政第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