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妥协[2/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当初他曾经倚重的间谍势力,现在完全的在并州控制之下,那么这种对于威胁的恐惧无疑会加剧。而那位神秘莫测的宫主是刘驰原配夫人的事实,也会增添不必要的误会,以为他们夫妇二人是有什么秘密,这一切都是对并州的长久发展不利的,所以还是不要透露出来为好。  “既然这样,”曹操也清楚吴霜不愿意透露,因而语焉不详,便又问道:“袁绍发布檄文,纠合党类,想要进犯京师,不知道前将军的态度如何?”  吴霜心想曹操口风还变得真快,一时说道:“前将军曾经与曹公约定共匡汉室,既然误会已经澄清,那自然是站在朝廷这一边。”  曹操大为放心,抚髯微笑,但是又皱眉道:“不过皇子虽经赦免,恐怕他猜疑曹某,不敢回京啊!何况董英既然是董承子侄,自然不能赦,他挟持皇子,又如何能够轻易放回?刘备虽然已破,但是余众还在,我想要继续追逐穷寇,夺回皇子,子霖以为如何?”  “不妥,现在曹公所要做的大事,是争取诸侯的支持,哪怕单独面对袁绍,都已经是难以取胜,要争取一个有利的战略环境,岂不是更加重要?一个刘备,只不过是漏网之鱼,惊弓之鸟,何必赶尽杀绝?倘或军马并至,对皇子有害,天下人岂不是又要说曹公荼毒皇室?”吴霜对这个皇子的去向其实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只不过兄长托付,要尽量保全他,那么让他留在许都,那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遇害,还不如留在外面,其他诸侯要拿他做牌坊,自然会保护他的安全,所以便这样用话套住曹操。曹操心里也有打算,皇长子在晋阳,不能洙杀,那么皇次子就算被除去,还是不能永绝后患,只有平定天下之后招刘驰和皇子入朝,或者除去,或者笼络,又料想刘驰不会对皇子灌输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之类的复仇思想,那么应该是无恙才对,自己控制着皇帝,又怎么会怕一个皇子兴风作浪?所以一经想通,便答应下来。  “听说刘备已经去投刘表,”荀彧说道:“丞相不如表奏他为江陵太守,以表彰他护卫王室之功!同时去招降张绣、刘表,以图共破袁绍!”  “江东孙策,恐怕也会起兵北上,”曹操对荀彧的建议不置可否,转而问吴霜道:“为免腹背受敌,子霖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如果曹公不嫌弃,吴霜愿意代庖,往江东走一趟,令孙策不出兵北上!”吴霜突然站起身来回答。  “哦?”曹操没想到他竟然自告奋勇要为自己奔走,下意识的问道:“子霖有把握么?”  “曹公宽宏勇毅,让并州免于战祸,吴霜自然会竭尽全力为曹公奔走!”吴霜想的是只要曹操配合,双方就都能下台,可是承认自己之前的冲动错误,也是一个很勇敢的表现,所以他在称赞曹操勇敢的同时,也愿意担负起这个斡旋的任务,又说道:“袁绍起兵是势在必行,而王铎一定会在适合的时机出动,丞相也易于猜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忽略了这股力量就好了。真正的威胁来自南面,又不能确定他们到底会不会进犯,吴霜此去江东,只能尽量促成孙策与曹公之间的谅解,如果孙策帮助曹公,那右可以牵制刘表,左可以牵制王铎,是最好的结果,可是万一孙策执意北上,吴霜建议曹公不要吝惜淮扬之地,退一步求和,也无不可。”  曹操仔细听着,点头道:“某已明白子霖的意思!有劳子霖了!”  “既然这样,吴霜在离京之前,还想去朝觐天子……不知丞相是否要派人跟从?”  “子霖何出此言?我对子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么?”曹操大笑,吴霜便告辞出来。  后来人报告曹操,说吴霜在天子面前,不过奏些皇子的成长,天子大为喜悦,曹操便放心了。  次日朝会召见吴霜,拜为左将军领太原太守,又颁诏赦免皇次子刘暄。王朗等进曹操之女入宫,天子亦准奏,曹操言袁绍起兵准备进犯,天子就命曹操为帅征讨,于是罢朝。吴霜辞别京中公卿,自行赴吴来。  ※※※  且说刘备自汝南兵败,辗转搜罗军马,无处栖身,徐庶自告奋勇要到荆州请托刘表,刘备也无其他办法,便遣徐庶启程。  徐庶到荆州见了刘表,刘表见他年轻,颇有傲慢之意,徐庶便进言道:“荆州北接宛洛,南看五岭,东连吴越,西窥巴蜀,有十万之师,户口繁众,财帛亿万,人民殷富,当此国家动乱之际,荆州独享太平,何也?中原之多事,群雄无暇南顾而已。以将军之英明,江夏尚有张武之乱,东南尚有孙策之警,烽燧连江,舟楫常备,未敢懈怠也。而内土豪族,拥众自固,亦荆州之大患也。今袁曹相争,各取与国,将军以张绣据南阳,看守门户,虽然妥当,犹未尽善。张绣季父死于将军之手,何能倚为门户?不若纳刘玄德于州,牢笼襄水之北,以为再防。则将军外无忧患,可安心平定州内之民,造无限之功业也!”刘表听了大喜,说道:“玄德为我同宗,慕之久矣,未有谋面,实大憾也!”于是出郭十里相迎,与刘备并辔入襄阳。  刘表见刘备队伍中有辇,不由大为奇怪,便询问其故。刘备说是皇子刘暄,刘表大惊,说道:“既然如此,不可怠慢!”便加派仆役婢女,董英在旁谢道:“人手已足,甥舅二人寄人篱下,不敢再排场!”再三不肯收受。于是进城,刘表早已为众人安排府邸。  蔡瑁却在旁对刘表低声说道:“刘备英雄才壮,志不在小,董英天下闻名,又有皇子在怀,更是无臣属之心,留在襄阳,必然生出祸患。先前本已说好,使刘备坐镇北藩,何必让他在襄阳屯驻?”刘表听了此言,便请刘备外驻新野,刘备欣然应允,董英等人自然也要求同行,刘表只得同意,一时在襄阳慰劳刘备等人,酒过三巡,忽然传来北面消息,说张绣受曹操笼络,已经投降曹操,受封右将军,举南阳郡投奔曹操,刘表听了大惊失色,半晌举箸不下,对刘备说道:“张绣降曹,荆州北面屏障既失,如之奈何?”刘备说道:“有备镇守新野,吾兄不必担忧!”刘表也说道:“既如此,北面之事,便多倚重贤弟了!”刘备自然一口应承,宴罢便率本部人马数千去新野屯驻。  张绣却是听了贾诩的建议,回绝了袁绍使者,来投曹操,一行人到了许都,曹操接见众人,对张绣说道:“将军来归朝廷,袁绍又何可畏?”说罢又拉贾诩手说道:“文和,这次真是感谢你了!”贾诩淡淡的说道:“不过顺应形势人心,不敢领受曹公称赞!”曹操便命安排酒筵,各自欢饮,席间问贾诩道:“闻说吴子霖与将军有旧交,只是他日前刚离开
      许都去江东了,若是他在此,你二人还可一聚。”  贾诩是何等聪明,自然明白曹操想问自己什么问题,便避席答道:“丞相忠义卫国,必然能够事遂所愿。”这句话在旁人听起来似乎是驴唇不对马嘴,但是却正中曹操心意,曹操看贾诩谦和谨慎,心知他怀有畏惧,便不再多问,慰问二人几句,便尽欢而散。

第二十一章、妥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