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五章、调度[2/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吴霜信中提到孙策将要讨伐刘表,并请他提醒刘备多多留意云云,不明所以,便将书信给徐庶看了,徐庶便立刻去见刘备,说荆州将起战事,刘表军卒暗弱,如果孙策亲自来征讨,恐难抵御,主公正好趁此机会请命拒孙策,以便树立威信,笼络士民。现在寄人篱下,蔡氏猜忌,难以施展,荆州正是用武之地,不如夺取以拒曹操。刘备以刘表对己有收容之恩,不肯采纳,徐庶劝谏良久,也无效果。只得退下,不日果然孙策兵犯夏口,黄祖告急,张武、陈达又趁机作乱,刘表便以刘备统兵东征,刘备先不救夏口,转而北进,一举歼灭张武、陈达,收其余众,然后进兵夏口,与孙策对峙不提。  且说吴霜到达京师,自然要向朝廷报告出使江东的结果。曹操听说孙策不会北上,而且准备讨伐刘表,料想也能够对东南有所牵制,心中大喜,便款待吴霜,又准备抗拒袁绍。此时钟繇也自长安送来消息,说马腾与韩遂交恶,韩遂夜袭武威,杀戮马腾家族百余人,只有马腾并其三子在外幸免,而两人互相攻伐,使得河西局势动荡,钟繇出面调停,双方罢战,又表马腾为光禄勋,入京供职。曹操便批准,加马腾为光禄勋,调入京城,这样一来,关西也安定下来。又表吴霜功绩,天子加封其为营陵侯。吴霜在京城中与旧日相识盘桓三日,又见了贾诩,说起别来故事,良久方休,虽然难舍,但刘驰正在等待自己回音,虽然早有书信禀报一路成果,但是久留不归毕竟不对,于是便告辞北上,返回并州。  刘驰在并州,见吴霜一去两月有余,本来是准备讨伐曹操,后来见天子发布诏书,曹操纳女入宫,又抚恤皇子,便料到是曹操当时怒急攻心,没有仔细斟酌,便行此事,也渐渐理解了,见曹操无意为难皇子,也愿意与并州修好如故。倒是袁绍,写书信来,依然是号令语气,并说要以刘驰出兵为右翼,王铎为左翼,孙策、刘表共袭曹操之后,共同光复朝廷,不由得大怒,扯碎书信掷于地下,怒道:“我为大汉之臣,焉得与贼子同伍?”又说道:“朝廷便是我安定的,曹操也一向有供奉护卫的功劳,袁绍不为朝廷出力,这时又凭什么说要光复朝廷?”于是骂退使者,与袁绍绝交。  一时宋明等人劝谏道:“主公今日绝了袁绍使者,莫非是要向冀州出兵么?”刘驰怒气已消,忧心道:“大河南北,兵锋又起,胜负难料,我看还是保守晋梁,整军修武,防备敌军,再看看冀州的动静。”  过了数日,吴霜方面的消息已经到达,刘驰听说孙策准备出兵江表,再探得袁绍大军云集邺城,不下三十万,沉吟半晌,便召集臣下会议。  “今天请各位来,正是有一件大事。”刘驰看上去心情甚佳,但是手下诸人
      却莫名其妙,按理说以袁绍一向的沾火就着的脾气,刘驰扯碎他的书信,当面骂退使者,他应该大怒才对,而袁绍整顿军马三十万于邺城,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许多诸侯全部家当也抵不了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而并州纵然是经营了六七年的时间,也只不过还是那五万军队,其中相当的一部分被用在防守北部边境上,而且高干统兵四五万,就近在上党,如果想要来攻打,那可以说是朝发夕至,主公向袁绍斥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精心准备才对。而这些日子刘驰闭门谢客,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并州的军务也全都由冯武、宋明等人打理,众人看刘驰面色安详,都在猜测刘驰是否已经有了应敌之策,或者是忧虑刘驰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机。  刘驰继续说下去道:“去岁我并州乏粮,向匈奴借得牛马牲畜万匹,今岁又以禾谷偿还,匈奴居朔方一带,食之不尽,于是广开田亩,试学耕耘。”众人一见他开口却是谈匈奴的问题,不由得都是一怔,刘驰继续说道:“匈奴素来居无定所,为国家大患,如今与我交好,学农劝业,或可归于王化,我受天子之命,秉并州之政,此乃造福国家之事,不可不为中夏振奋传播声威。”说罢起身向桌上取一皮卷,约有三尺之长,向地上一放,那皮卷便自动从阶梯上向下展开,众人看时,却是并州的地图。墨笔所划的,正是从北向南流淌的黄河,黄河旁边,又用朱笔勾勒一条粗线,不直不弯,横亘在河套附近。此外还有两处朱笔勾勒,众人更是不明所以。  刘驰微微一笑,说道:“当日我平定关中,举家跟随者百万之数,并州无以抚恤,便用子霖之言,以官府配给口粮,分以土地,相约以劳役偿还,三年之后,乃纳赋税。如今才不过两年,并州无粮秣之储,而赋税尚未能开征,百姓已安,而北地贫瘠,春旱连绵,恐伤稼穑,我有意在此开渠道,兴水利,而于匈奴分利,诸君以为如何?”说着以麈尾指着地图道:“河曲之地,平畴广阔,而灌溉之渠废弃也久,不能疏通,我代匈奴通沟洫,而仰食于彼,一旦功成,朔上为粮仓,北鄙成沃野,而驰于诸君共醉丰年,岂不乐哉?”  众人面面相觑,董昭说道:“现在战火迫在眉睫,主公虽然有济国之志,而民众外出,并州扰动,岂非不智?”此言一出,其他人也附和。  刘驰大笑,再指地图上说道:“现在春耕之时,我何有力量调遣民众?自然是迁军就彼,以就食于匈奴,若以二万丁役,通三渠不过四月之功,而成百代之利,岂不宜哉?”董昭听说他不调民而调兵,不由更加着急,急谏道:“国家有事,不宜劳作!我军出力而匈奴获利,主公思之!”  刘驰站起身来说道:“不只是要在朔方开渠,就是并州,也有两项工程要做,一是晋阳附近的渠道要再次疏浚,二是要修这条‘惠渠,”说着一指地图上,汾水和桑干水之间的一条红线,说道:“联通这两条水域,使雁门、新兴,成为沃土,军屯所需粮秣,近可取于此,远可取于朔上,都远胜过从晋阳调运,这是我的夙愿,安民济世,夷夏富庶,恐怕片刻我也不想再等!”说着朝手下人使了个眼色,外面人便唱道:“前将军有请王先生入见!”  门口便出现了一个人,中等身材,一身衣褐,脸色黧黑,进来拜倒:“雁门王融,叩见前将军。”  刘驰连忙还礼,上前亲手扶起王融,法正当初在剧阳作战时早与他有过交往,不料刘驰竟然把他请来,并且礼若上宾,看来是决心要进行这些工程了。而刚才他对董昭的劝谏置若罔闻,而兴致勃勃的谈论自己的工程计划,看似是一时兴起,不过法正此时看到王融这种态度,不由得微微一笑,他已经明白了刘驰的苦心。  “王公先祖,乃是治河的乐浪王公,”刘驰为众人介绍这个新朋友,“当日法孝直在剧阳水攻鲜卑,曾多得汇之力助。汇之常对我言:水可为利,亦可为害,苟能变害为利,功莫大焉。我并州将士,都来自百姓良家,军民互助,才是正理,所以我有意修筑沟渠,通利农牧,现在策划若干渠道,还要请教王公是否合理!”说罢便指地图给王融看。  王融立刻避席下座,跪在地图前细看,说某条渠道应该避开山谷,又说何处地脉不稳,水将下泻,应该改道,但是对于大体的方案,却没有什么改动的意见,说了半晌,总结道:“主公这几条渠道,费工适中,位置得宜,正是利国利民之事,除有小处需修正之外,大体合适。而融粗略估计,这几条渠总计需要数万人,以一年之功完成!而灌溉之功,不可限量!”刘驰听了,又看众人,似乎是在征求意见。但是众人看刘驰已经在讨论具体的工程方案,显然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都不置可否。刘驰见众人如此态度,索性拜王融为将作少将,又令众人先退下,自己则拉着王融在讨论具体事项。  众人一头雾水,又担忧刘驰真的把军民调去修渠,造成并州空虚之势而被人趁虚而入,都纷纷摇头叹息,很少见到刘驰这样难以劝阻的情况,便七嘴八舌的议论。温恢说道:“董公力劝,主公尚且不听,不如我等联名上书!”“数万人以一年之功,”陈群咋舌道:“这也未免太劳动民力了,就是用战士们去做工,也只会有损于士气!”宋明也说道:“惟今之计,只有等公子回来计议了,可是公子尚在许都,如何是好?”  法正微笑道:“诸公不必焦急,想主公除了对子霖言听计从外,我并州还有一人,可以说服主公!诸位何不致书于他,请他劝谏主公?”“不错!”宋明拍大腿道:“怎么把张伯给忘记了!”众人也都说道:“除非张文端不能劝阻主公了!”便立刻由陈群执笔,致书平阳。  书信当日送到,次日便有回信,众人拆开看道,却是张正写来说服大家的,理由不外乎四点:第一,袁绍目标只是河南不是并州,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刘驰扯书斥使,他担心并州也出兵帮助曹操,现在并州精力都集中在内政上,他就可以放心出兵了。第二,如刘驰所说,匈奴只不过是尝试着种粮,如果让他们获利,这种偶然活动就会继续下去,所以即使要耗费很大的民力,也要帮助他们养成这个习惯。第三,朔方一带在武帝时期就是膏腴之地,经营这里只能让国家富裕,而刘驰连通汾水、河水、桑干水的计划,其实是为了修筑运河,将来对于战略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事情总要找时间去做,就趁着袁绍和曹操都无暇西顾的时候做完,岂不是更好?第四,并州粮草并不丰厚,如果养着许多士兵没有事做,恐怕会造成浪费,而集体劳动也视作是一种温和的训练,对于士气有增无损。总之,现在修筑这些渠道,对于争取外界的安全环境,获得民心,振兴经济和巩固防御都是大为有利的,所以既然主公有意做戏,大家就配合到底,不必再激烈反对。  众人看了张正的来信,不由得都叹服,再见到刘驰时,都争言水利之事,一时并州上下,都谈论水利农业,似乎全都忘记了中原最大规模的战争正在一触即发。而这个时候,吴霜也回到了并州,向刘驰当面陈述了其他各路诸侯的反应,刘驰一面征召无业流民参与修筑渠道,一面召集众多军队在晋阳附近,疏通沟洫。  袁绍听说刘驰在并州劝农,又大兴水利,本想趁机突袭晋阳,又听说刘驰的主力全都集结在晋阳,只得作罢,接受了谋士郭图、审配等人的意见,以颜良、文丑各领三万兵马为先锋,自领三十万大军,于四月中旬从兖州地面渡河,同时约王铎进兵,先攻取濮阳。  濮阳太守刘延,只有三千兵马,就连袁绍先锋的十分之一也不到,料想自己抵挡不住,便致书许都,向曹操请求援兵。  同时王铎也整顿兵马,步骑十五万,以高顺为先锋,朱宇为护军,也准备出征。  曹操待马腾入京之后,以钟繇协调关陇诸帅,从汝南调回曹仁,从寿春调回夏侯渊,集结了十五万军队于许都,准备迎击袁绍。

第二十五章、调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