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侠三》走过的岁月二——年底总结[2/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人民富强的理想,而和百姓,尤其是农奴的同甘共苦与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人民的灾难,这也为他将来走经营领地而绝少扩张打下了思想基础。  2、吴霜:这是一个任性而又富有活力的仕宦家庭的少主人,年轻和父母早丧让他对于伦常礼教尊重而不恪守,这让他结交了分子,地下组织太平道的负责人,正是这样的把柄让他的政敌将他的家族毁灭,而在书的第一卷,他才是看似的主角。这个深受黄老之学影响,却又因为年轻而热血沸腾的少年,在前往刺杀董卓的路上,卷入了吕布对于曹操的暗杀活动,并因此由未上任的中央官僚变成了一个通缉犯,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隐居的刘驰,并为他的义气和仁德所自动感化(之所以说他是自动感化,是因为那些优秀品质,连刘驰自己也没发现),与志同道合的汉室宗亲结为义兄弟(像三英结义?不像,一点也不像,因为从始至终只有两个人!)。  在荥阳的失败让吴霜成为了他的宿敌吕布的俘虏,并且以为刘驰被吕布在战场上杀害。但是西凉智力阶层的代表李儒和贾诩发现了这个关东望族的投向对于他的反对派们的打击,利用了吴霜在失败之后对于自己盟友的怨恨心理,来使得他和吕布这两个昔日的敌人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当然这两个人、还有董卓不可能完全的和好,吴霜只是要利用他们的力量先除掉他过去的那些盟友,然后再对付董卓和吕布。  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吕布和董卓因为王允的挑拨而反目,吴霜也卷入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直到董卓的旧将进入长安,并且打败了要来争夺中央政权的马腾,长安的混乱才告一段落,吴霜也因为战功成为受制于叛军的朝廷中的骨干力量。  这个笃信无为的青年学者,在蔡邕的指导下,观察了朝廷和地方的局势,开始逐渐倾向于称霸的道路。对于礼教的更加不屑一顾,让他在有些时候能够做出离经叛道之事,尤其在面对有权势的同性恋者李掘时,他的表现将会是异常的,但是这种异常也是艰难的,将会影响他的命运。但是在他和义兄重逢之前,他的政治理想还没有机会实现,起码在一个名存实亡的朝廷中,他不掌握权力,就无法实现理想。到现在为止,他还是一个等待中的理想主义者。  3、刘萍:不可否认这个人物是这本书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刘驰的妹妹,是吴霜和宋明喜欢的对象,而宋明虽然出身低微,却因为命运的青睐而多有机会和她共处,更因为共患难而感情深厚。这个女子身为乱世的贵族女子,本来应该是政治交换的牺牲品,可是刘驰出于大男子主义的对妹妹保护的心理,让她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爱情。这个人物拥有女性的情绪化和睿智细腻,她还是一个庞大地下组织的副职领导,可是这一点作的很秘密,连她最亲密的人们都不知道。最先察觉她的身份异样的是吴霜,但是紧接着宋明也发现了更加骇人听闻的内幕,直至他知道真相之前,始终都是误解他的恋人的。  说到这个地下组织,就不得不提及这个地下组织的纵横捭阖,在诸侯征战的乱世,这个组织的力量惊人。他们的领袖为了培养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对手,当然这个原因只是名义上的,就将自己的副手们交给刘驰使用,帮助他创建事业,然后约定日期决斗。这个情节虽然是武侠中常有的,但是将来的结局会有明显的意外。  一个在乱世中的女性,能力似乎强过他的哥哥,美丽而又可爱,神秘而又动人。但是个人感觉这个人物的设置,只是为了增加历史小说中的爱情和亲情的成分,再加上情节上的贯穿作用。  4、宋明:出身于大家族的门客,忠贞不贰的典范。在刘驰的事业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并因此取得了所有人的赞誉,只是在战场上的勇敢和在情场上的犹豫不决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这也与他的情敌是故主有关,勇猛而又心思细腻,在所爱的人有作恶的嫌疑的时候,且又是他最先感觉到,内心处于无比的矛盾当中。  5、王铎:太平教张角的师弟,致力于重建太平道,推翻汉王朝,曾经在落难时与吴霜结交,但是后来在青州兴起割据,打着反对汉朝的旗号,在各个势力间求生。他在内心中虽然是一个野心家,但是他在治下推行了均田的政策,满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并因此得到支持,建立了一个和其他势力明显不同的有朝气的小王国。但是在书中目前还只是如此而已。  (四)、总评:一本书的好坏,并不是完全看他有多少读者的,相比之下更重要的,还是他所拥有的固定读者的水平,倒是更能体现书的水准。  书最基本的方面是立意,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这个问题可以不必考虑,而且这本书在立意上面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一个作者本身的习惯在文中的渗透还值得去看一看。  1、关于才能和德行:“夫剑者,金铁为胎,洪炉为狱,锤锻而成,淬火乃就,开刃发硎,利断金玉,用于生死相搏,对于两军战阵。然霜试为夫子言剑者,仁者为柄,勇者为刃,义者为铎,智者为锋,五德齐运,方能斗战竞争,靡坚破强,无往而不胜。”……“仁者也,可为剑柄,至于义者、勇者、智者虽利,须观执手所向”这是吴霜决定跟随刘驰时所说的话,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才能有哪些倾向,天才的破坏家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2、对于乱世的看法:“其种一收万,除天生地长外,
      皆农人之辛苦也!尔所食所衣,皆民养也,兵者国之凶器,日耗巨万,以有民出。故百民而出一卒也,今者汝啸聚山林,不事生产,劫虏为生,戕害国家,坐令民生凋敝,而居州事乎?”三国之所以会让中国人口锐减,除开户籍上的损失,战争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重要的是生产的停滞引起的贫困和死亡。  这样类似的道理在文中还有很多,不能多举。  文笔上的问题:前面的文言写的不够浅白,给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是这本书继书名之后又一失败。  情感:我不太会说这方面的,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被感动得地方,或者是被恶心到了的地方,有的话喊出来。  情节的安排:在刚才的概述中说了不少,情节的复杂和人物的众多应该是很少见的,看过的肯定知道。要不是之前读过三国演义,肯定记不住那么多的人名字。  场面描写和人物内心描写:全面,隐晦。  都习惯用量来计算,我也给这本书打个分数,按上面说的,分为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大方面。  (1)、人物形象:分四个方面——真实性(按历史面貌),突出性(个性),完整性(从头到尾描写完整),群体性(和其他人物性格博弈)。每项满分25  真实性:前面两卷的有语言因素,稍高,后面略减,按20  突出性:因为经历不同,也是因为自己很用心,所以觉得这个还过得去,按22  完整性:有个别人物写丢了,或者本来准备好好写写的,伏笔很多,但是到地方之后因为笔力不逮,没有写完整,按15  群体性:擅长写场面,此项完全没有问题,按23。  人物形象总计80接近优秀  2、情节:分三个方面——合理性(有无硬伤)、感染力(包括情感和情节)、连续性(读者能不能看下去)每项满分33  合理性:伏笔众多,没有硬伤,偶尔有些不够完全合理,按28  感染力:自己不好意思说自己好,按20  连续性:这点做的很差,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按20  情节这一项总计68勉强及格。  3、环境:包括描写和设定两大方面,设定基本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没什么好算的,只要对人物理解不太过颠覆,也就算得上40;对于描写,相信自己的文字功底,应该能到40以上,这样环境的得分总计80  三项平均下来,总共得分在75左右,以后应该继续努力了。  (五)、一点体会:写书快乐就好,自我陶醉一番未尝不可。

《侠三》走过的岁月二——年底总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