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解放碑,原本是为庆祝抗战胜利而树立的。于是我才知道重庆有属于自己的抗战记忆,他们不会纪念九一八,他们只在六月五日拉响警笛,我在这里,的确是个外乡人。但是在此之前,我也并不知道重庆的这种痛苦,更不必说会有什么切肤之痛。 由此思绪飞到长江畔的六朝旧都,三十万的血污游魂,他们的凄惨向谁哭诉?如果灵魂真的存在,六十九年前的南京冬日上空,会笼罩怎样的浓重的阴霾?弥漫着硝烟和遍布着倾圮的建筑的南京城,和血水染红的扬子江……他们会记得九一八么?他们会记得大轰炸么?或许会记得,只是没有那种感觉罢了,其实原来,我们是这样记忆的。 这三个地方,还算是记忆惨痛而又深刻的地方,我现在所在的城市,不见有什么随便什么纪念日的纪念活动。 原来我不曾有感觉,父辈祖辈的伤痕,也烙在我的心灵上,但是其他人的父辈祖辈的伤痕,就不知道烙在谁的心灵上了。我们的国家太大了,疆土太广阔,我们内部各行省的贸易相当于全欧洲的水平,所具备的气候多样化也足够全面,地理的阻隔,文化的分异,就连历史也是分别上演。 一二九的青年们,你们活到今天该是国家的耆老,你们猜想一下你们的精神会在多大程度上传播?结果会让你伤心呢! 我明白了为什么国家的团结让我感动,原来我们并不是一直那么团结,因为可贵,所以才感动,才会慷慨激昂。 喊这喊那的人多得很,就算痛恨日本,也该从认清自己开始。我们的确是胜利者,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现在的状态,与六十九年前,或者更该说是与七十五年前,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个,才是真正该反思的。战争永远不是目的,因为我们缺乏什么,才导致了这场悲剧,3500万个生命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逝去的? 关于这场战争,我们有一个全民的纪念日么?或许是胜利的纪念日!如果有而没有始终保持纪念的话,那还不如没有,在这个严肃的事件上保持形式主义,那是对先烈和死难同胞的侮辱。我亲眼看过一个小学生在万人坑的纪念馆里捡起死人的头骨,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意思,除了对于白骨森森的自然恐惧以外别无意义。如果是这样的纪念,走过场,我建议把那纪念馆填平,建设个经济开发区,实惠还能大一点。让我们趁早忘了这段历史,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中日友好事业中去。 战犯们都在靖国神社里享受着飨祭,恐怕再过几年,真正的英烈们要为经济建设而让路了,说不定就可以暴尸荒野,回归自然了,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该忘记的就得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么,哀痛者呀幸福者。虽然我们做的并不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战犯们垫上厚厚的大理石基座,装饰得富丽堂皇,只是黄金包裹的代谢终产物,远远不如真正的英烈高大,更何况他们在我们心中,还树立着高高的丰碑,可是我们该想清楚,这座丰碑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心中倒塌,永远不能倒塌,他们不属于一个时代,他们属于所有时代。 谨以此文和伤痛,纪念第六十九个七月七日纪念日。
抗日战争爆发六十九周年纪念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