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帝”登基大典,放在了和外朝相连的熙和门以西“武英殿”。
大顺天?殿大学士(宰相)牛金星,很想安排在三大殿的皇极殿,举行大典。
李自成不同意,军情火急,讲那些排场徒增笑料而已。
如果建奴杀到京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军心已乱、既不能战,也不能守,不跑等吃席不成?
已经成了大顺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一大早就在武英殿前广场上,摆好了新皇帝全套仪仗。
披红挂绿的彩衣象奴,牵来了仅剩六头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
(锦衣卫下设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牵撵、驮宝之事”)
四排人高马大的空架子“大汉将军”,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仪仗,挺胸凸肚做威严状,这事算是专业对口。
大顺朝“文武百官”早就在午门外的朝房中等候,互相交头接耳,强颜欢笑。
吉时一到,午门上钟鼓三次轰鸣,百官们神情一肃,从右掖门步行进皇城,在武德阁前小广场再次等候。
“当当当!”
武英门外钟声再次敲响三次,武左文右按品级分两列,过金水桥入武英门。
避开居中的“御道”从“大汉将军”旁边经过,登丹埠、在丹墀上依次站好。
“百官”近半都是降臣,其中文臣近七是京官,这些人此时处境极度尴尬。
“消息灵通”的人在疯传,吴三桂救了太子,山海关打败了大顺军,过些日子就要护送太子进京登基。
大顺军要“转进关中”的事情,已经通报了众臣,这些京官打心底不愿去,但是京城也不敢待。
吴三桂一到,他们这些贰臣能有好果子吃?进退两难,悔不当初!
而从西京来的降臣,从“龙”在先,这次进京也都捞了不少实惠,退回关中对他们来说,那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啪!啪!啪!”
丹墀一角一个太监娴熟的挥动三次长鞭,这就是传说中的“静鞭”。
按照大明礼仪,静鞭响后,在皇帝御驾出来之前,不许有任何杂音。
“砰!砰!砰!”
奇葩的一幕出现了,先是武英门外、金水桥南响了三声火铳。
“噼里啪啦!”
万字鞭炮接上轰然炸响,皇城里立马来了气氛,理由很简单,闯王做龙庭,天大的大喜事?吓!喜事还能不放鞭炮?就很合理!
热热闹闹的鞭炮炸了半天,众臣有面面相觑的,有喜笑颜开的。
一个嗓门大的太监朗声宣布:
“圣上起驾!”
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头身穿黄缎龙袍,上面水纹是蓝色的,意思大顺是“水德”,按照五行更替说,这就是“顺水灭明火”。
不用说也是牛金星、宋献策等,这帮三脚猫文臣搞得花样。
李自成坐在御座上扮着天子威严,其实内心焦虑的一笔,没想到建奴这么厉害,难怪大明皇帝这么多年剿灭不了。
想想当年一帮兄弟鄙视官军无能,区区建奴都能骑在头上拉屎撒尿,要是换了他们如何如何,现
第16章 皇城内鞭炮齐鸣,镖局里绞尽脑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