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啊,大山所姜胖子又来急信请调援军,这股来历可疑的营兵,天天列队走来走去,连续四五天,下雨天都在外面晃悠。
脑子被驴踢过一样,看样子是赖着盐场不走了,咱们咋办?”
大嵩卫镇抚赵世恭(从五品管钱粮、军纪)郁闷至极的跟上司,也是他姐夫卫指挥使贾罗印抱怨。(正三品,大嵩卫世袭一把手)
“急什么?管他是哪路神仙,回信,把大山所周边合用的人,都撤回所城,反正这季粮食都入库了,看他们能玩什么花样?”
贾罗印故作镇静的喝了口茶水,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其实心乱如麻。
作为一卫之主,他最清楚自身的实力,如果是盐场遇到响马、海贼,小规模的袭击,盐场灶头们自己就能处理。
如果敌人人多,大山所也能聚集百十号家丁,拖上四五百卫所兵镇场子、架势。
小舅子再带三四十个家丁铁骑过去一趟,也就统统摆平,都不需要贾指挥使出面。
当然大嵩卫也不可能白忙,每年三百担盐年中、年末准时送到卫城,除了本卫内部发放小部分,每年也能换个二百两左右的银子。
别小看这点银子啊,一个骑马的家丁每月在三到五两银的高薪,就贾指挥使这三队骑马亲兵,一个月就要花费百五十两银。
都没算别的花费,二百两不多,也能支撑一个月的赏银和补贴,没有这个实实在在的利益,家丁们凭啥给你卖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如今这支不知根底,打着大明旗号的营兵,行事如此肆无忌惮,让贾指挥使感觉很不好,心惊肉跳的。
别看卫所军已经成了笑话,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卫城可是有军库的,相关的制式军械、鸳鸯胖袄、箭矢火药还真不缺。
贾指挥使一声令下,三个城都开始行动起来,以卫所军官精锐家丁为骨架,集结听话能打的卫所青壮,配齐武备,开始守城。
城头锈迹斑斑的铁炮、主要是佛郎机、碗口炮之类的火器,也被拼命的除锈打磨,石弹、铁弹、铅丸等也都摆放到位。
火药库内的铅子、火药也都拉了出来,三个卫城都开始搭建挡箭防雨的战棚。
两个千户所都准备了五六百兵,卫城人最多,准备了近千兵马,家眷也都接进城中。
算起来也有近万人分在三座城内,至于没入城的一千多户卫军家庭,让他们自己留守各个百户堡,看守粮库!
一时间大嵩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这些情况,都被刘平指挥的夜不收骑兵哨打探清楚,一一反馈到赵华赵长官这边,而龙骧营军官团每天都在开会,研究破城事宜。
刘平拿着长木棒,往悬挂在墙上的大幅手绘地图,指指点点,各处情况一目了然。
“……结合今天刚从海阳所侦查回来,副哨长李大正提供的最新情报,大嵩卫六成人员,已经按照预期收缩回三座砖城。
其余五六千人都在二十多处百户所土堡内备战,综上所述,我们已经顺利完成打草惊蛇的前期任务,汇报完毕!”。
“很好!大刘和大正辛苦了!”
鹏帅非常满意的点点头,牵着敌人
第125章 老套路打草惊蛇,知己知彼攻必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