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观察了一会儿,觉得没有问题,转而兴致勃勃的登上了港口锁钥之地黄金山,俯视整个旅顺港。
一时间时空交错,斗转星移的感觉,让鹏帅久久伫立,无人倾诉的感慨万千。
现在可没有雄伟壮观,地势险要的黄金山炮台,只有被拆毁的烽火墩堡,一片凌乱的断壁残垣。
后世人常说“一个旅顺城,半部中国近代史”。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如果用公鸡来形容版图,那么旅顺口就是公鸡嘴尖部位。
旅顺港是北地环渤海四个天然不冻港口之一(后世的秦皇岛、大连、烟台)。
此地为京津冀海上门户,也是大东北的自然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大明就是从登州水城出动战船,沿着渤海湾口的一串岛链抵达旅顺港,正式踏上辽南之地。
以登莱为后勤基地,横扫东北的暴元余孽,直到将其全部赶到草原上去。
大明在东北第一个港口就是旅顺港,第一个堡就是旅顺堡,第一座城就是一百二十里外,扼守峡地的金州卫城。
这里曾经牺牲过无数的辽东军人,譬如明游击指挥张盘、都司朱昌国,最后一任东江总兵官黄龙。
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分崩离析,十一年前(崇祯六年七月)黄台吉抓住机会,在叛徒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带路下,彻底平定这处后顾之忧。
东江镇残兵或死或降,从此辽东再无大明立足之地。
当时黄台吉对这个要害之地也很是重视,安排大将领着两千五百兵丁在此驻扎,防止登莱再有兵马过来。
两边实在太近了,直线距离一百三十多里,海船朝发夕至,建奴也怕再冒出个刘文龙、张文龙这样的讨厌鬼。
所以当年一听说毛文龙这个游击大队长死了,整个八旗过年一样欢呼雀跃。
有打油诗为证:
锣鼓喧天鞭炮鸣,
准备麻袋入关行,
五年平辽京城乱,
袁大忽悠友后金。
(野猪皮原话:\"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然而可惜的是,一直到崇祯帝在煤山殉国,大明也再没有一兵一卒,踏足这块土地。
人手紧缺的建奴,也不愿把人留在这里闲得钓鱼玩,撤军时将此地百姓全部迁走,将所有城池堡寨夷为平地,人为制造了一个沿海三十里左右的无人区。
这可不是好言好语的商量,八旗大兵们是挥着刀枪,直接杀人放火,不走就死,走慢了也死!
这一套深受兽兵、汉奸欢迎,所以效率极高,如果这个时空没有鹏帅的到来,未来什么伪顺治、康熙、乾隆,屡试不爽。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决,货物入官,犯人家产全部赏给告发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职,从重治罪”。
“沿海幅员上下数千里,尽委而弃之,使田庐丘墟,坟墓无主,寡妇孤儿,望哭天末”。
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在“迁海”期间杀戮近半,呵呵!康乾盛世?我呸你个1008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鹏帅用一句他最尊崇的教员之诗,尽诉此刻激荡之情,呵呵!三十里无人区又怎么样?老子的红武军踩上滑雪板,能日行百里。
从赤旗插上旅顺港码头那一刻起,就预示着:
建奴这个部落庞大的墓坑,被狠狠挖下第一锹土!
堆积如山的焚尸堆上,被扔上第一捆干柴!
第154章 徐海峰北行进京,李凌风旅顺登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