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章:私塾[1/2页]

佳偶穿成 月影重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家村比北河村占地大、人口多,也富饶很多,村里的青砖小院比比皆是。
      陈知远进了赵家村才转了话题,给张立初普及赵家村的私塾来历,也侧面解释了赵家村为什么生活更加富裕。
      “这私塾以前是赵姓人家的族学,上百年前,赵家村出了一个进士,进入官场最后官至一州知府。
      自己发达了就捐钱给赵家村修建了族学,买了族田,用族田的收入供养教学的夫子。
      那时凡是赵姓子弟均免收束?入学,还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
      只是好景不长,才十几年这位官员就被抄家砍头了。
      赵家村也一直没再出过有天赋的学子,于举业一道停步不前,不过倒是培养出一批会识字算数的人,出去找活,工钱也高些。
      大家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这族学也就一直留了下来。
      不过时间一长,一个家族里总会出两个短视的人,大概四十年前,早先置办的族田被当时的族长私自卖了,所以赵家免费的族学最后办成了现在的三省私塾,面向所有想上学的人,只要交束?就行。
      不过赵姓学子仍然在里面占了大半!”
      张立初懂了,以后尽量别跟姓赵的起冲突,不过转念一想,能进学读书的,估计就自己这样的家境最差,学堂里绝大多数的学子他都惹不起。
      毕竟拼爹这事,不管在哪个世界都不能避免!
      很快一行三人进了私塾。
      三省私塾占地五六亩,为三进的大四合院,进了悬挂着写有三省私塾牌匾的大门,正中间的就是祭祀的祠堂,两边厢房为书屋,这便是一进。
      第二进是正式教学的地方,三间正屋为大的讲堂,意思就是上公共课的地方,两边各三间厢房为学舍,分蒙学和小学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甲乙丙三个学舍。
      第三进就是夫子们住宿的地方和仓库了。
      陈知远领着两人快速的在私塾里转了一圈,把张立初送到了蒙学的丙子号学舍,就听到了当当响起的钟声,忙急匆匆走了。
      夫子还没来,学舍里的孩子却都来得差不多了。
      一个个原先叽叽喳喳聊天的小萝卜头,在听到钟声时便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的坐好。
      张立初在一双双好奇打量的眼神中,进了学舍,直接走到了最后一排角落里无人的位置上,放下书箱,坐了下来。
      面上淡定如老狗,心里却羞耻不已,刚刚这么一会儿功夫,就足以让他看清整个学舍里的孩子,估摸着一般也就五六岁左右,他这个快九岁高龄的,妥妥是这里面的异类。
      王贞也大概明白了,这个丙字号意味着啥都不会,不禁有些忍俊不禁,换了个时空,张立初这个以前被老师们寄予厚望要上重点大学的人,重新读幼儿园了。
      她在门口幸灾乐祸的功夫,一个留着尺长胡须的中年男人,抱着一本书,缓缓走到了她的身后,喝到:

第二十章:私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