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05章:白槿想来硬的[1/2页]

学姐,我是个正经人 零度多一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槿对于苏亦的意义,在把王天瑞送到警察叔叔手中之时,已经结束了。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也是为什么他之前没有揭穿白槿的行为,来一个将计就计,请君入瓮的原因。
      整个过程,有点粗糙。
      但对于苏亦来说,够了。
      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挣几千块的辛苦钱,除了上课就码字,荒废了不少学习时间。
      其实,初中知识点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
      这个简单并非说说而已。
      2004年,国内新课标改革选取了四个省份,分别是两个教育落后省份琼、宁两省,以及发达省份鲁、粤两省。
      因此,琼省响应国家新课标改革,不仅高考改革,就连中考也改革。
      2005年的时候挑选部分市县作为改革试点区,实行等级分,很幸运,苏亦所在宁江市就被选中了。
      到了2006年,继续改革,等级赋分又有所改动: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A等每科赋分为13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的A等每科赋分为10分,生物和地理的A等每科为5分。因此,每个学生最高等级赋分合起达到了89分。
      加上最后白送的2分体育分,总共91分16个星。
      这是一个神奇的改革。
      不经历这个年代,根本就不知道这玩意到底在干啥。
      之所以如此改革,就是为了加强语数外的比重,强调促进学生各学科平衡发展。
      计算等级分是按照分数区间来算的。
      就算方式,有点复杂。
      如果好好对照,都有点搞蒙圈了。
      但,不管如何,重视语数外是没错的,因为这门主课分值更高。
      不仅如此,还不能偏科。
      想要靠总分去不足低分科目,是不行的。
      更加神奇的是,政治历史两门课程还是开卷考试。
      就是说,只要你找到足够的资料,随便抄书。
      某种意义来说,这两门课程,想要拉分是不可能的,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满分,也就是20+2个星※,是必拿的。
      对于普通的初中生来说,这两门课程还需要花点时间,对于苏亦来说,根本就不用理会。
      他前世考研考了那么多年,政治历史这玩意,给抄书还抄不到满分,就可以拿豆腐来撞死了。
      剩下,语数外,物理化学。
      对于他来说,也没啥太大的难度。
      语文就不说了,前世一个文学硕士,给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还考不了满分,那跟废物没啥区别了。
      至于外语,考过研究生的人都知道,文学的英语分划线是最高的,几乎每年都超过50分,英语一都能够考七十多分的人,考初中英语也没啥难度。
      嗯,考研英语没有听力,他都在非洲混了三年,虽然口语很渣,但听力确实没啥问题。
      英语也不需要花多少心思。
      至于物理化学,也不费啥脑子。
      他大学学的就是通信工程,数电模电都要学,甚至通信原理跟信号系统也要学,甚至大学物理还要学。
      考研的时候,两门专业课,考了好几年,虽然考不上华科也考不上武大。
      但,应付初中物理。
      好吧,没啥可比性。
      初中物理考的记忆,需要动脑子的部分真不多。
      剩下化学,他化学确实是最渣的,高考化学的分比数学还低,大学也没有接触过化学。
      都忘得一干二净。
      奈何,化学也非常简单。
      初三才开设化学这门课程,薄薄的两侧书,把数位导图弄出来,知识点都给标注完了。
      剩下就是数学了。
      数学没少好说的。
      工科考研都考数学,他数学确实拉跨,从小学开始就不行,大学的时候,荒废了四年,几乎都忘光光,从非洲回来备考,第一年,还需要从初中开始学起来。
      所以,他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
      现在对于他来说,其他科目巩固知识点,刷题练手感。
      重点突破数学跟化学。
      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够了。
      虽然前世,花了很多精力,走了很多冤枉路,甚至,常常后悔,为啥浪费那么多年去考本专业研究生,最后还是要跨考文学,才上岸。
      但前世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对于重回2006年的苏亦来说,都弥足珍贵。
      至少,大学毕业之后,蹉跎岁月,但,他始终不放弃学习的习惯。
      不然,真要重生2006年,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他来说,也无能为力。
      他追求的是考上省一中。
      按照他的记忆,省一中在宁江的招生划分应该是91+语数英4个星+理化政史5个星。
      这玩意也不容易。
      必须保持均衡发展,不能偏科。
      毕竟宁江考生多大上万人,省一中的招生人数都不足百人,甚至不足50个。
      想在脱颖而出,也不容易。
      不花点心思,也不行。
      于是,苏亦给未来一个月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英语单词改背还得背,听力该听还得听。
      花了半个小时,把两千多个单词快速过了一遍,几乎没有卡顿。
      苏亦开始刷题。
      连语法时态都不需要翻看。
      甚至,一些题目都不需要用脑子,就自然而然给出答案。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搞听力,背作文,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今天晚上,苏亦也不干啥,就是学英语。
      这种刷题,非常成就感。
      因为都会。
      一个人之所以厌倦学习,就是因为在学习之中没有获得成就感。
      但这种成就感宛如潮汐般汹涌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太幸福了。
      前世他初中获得年级第一,考的不是聪明的脑子,而是勤奋苦读。
      因为他初中家里太穷了,除了学习,啥都没法干,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交也没有,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一天之中待的最长的地方就是教室。
      相比较他之前租住的破旧逼仄的民居瓦房,钢筋混泥土宽敞明亮的教室舒服太多,有空调,还两眼的白炽灯。
      所以,他在宿舍只有睡觉,甚至,中午都懒得回去。
      前世,是靠苦读才换取的年级第一。
      现在不一样,愉快的刷题就好。
      也不能总是沉浸式的学习,时不时就有同学过来问问题。
      果然是年级第一,人缘就是好。
      然而,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做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他在写英语的时候,就有人同学拿各种各样的问题来问他。
      跟高中不一样,甚至跟大学不一样,教室始终是吵吵闹闹的,因为是成绩最好的尖子班,一班学生晚自习的自由度相当高。
      又因为临近中考,复习进度都又大家安排,不再分科目。
      所以,晚自习学习科目也跟坐班老师不一样。
      这玩意利弊相当,或者说,弊大于利。
      至少对于苏亦来说,就非常麻烦。
      他也不能拒绝同学们的询问。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可以说,除了中学时代,几乎很难会有人这样无私奉献的给你解答问题了。
      大学几乎是以室友为单位的图书馆自习模式。
      一旦室友不会,那就完犊子。
      但中学时代不一样,同学们可以随便问。
      苏亦也很有耐心。
      初中同学对于他来说,一一最为深刻,他前世虽然被迫调到普通班,中考高考都不咋地,但不少的初中同学工作以后都跟他玩的不错。
      因为他们认识的时候,是在最为懵懂的青春时光。
      除了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几乎都是工作关系。
      至少,苏亦工作多年,一旦离职几乎都跟前同事断联。
      眼前这帮可爱的家伙,承载着他太多的清楚回忆了。
      虽然并不美

第005章:白槿想来硬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