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一章 永乐大典!日月永在![2/2页]

直播修仙:我家师祖很科学! 上山不下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文臣解缙等人修书,得知父亲的宏愿,便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千秋万代,故召集147文官,一同修纂,最后成书,名为《文献大成》;
      “明成祖过目却并不满意,暂且搁置了。
      “又过了一年,明成祖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还有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新编纂,这次明成祖下了决心,朝廷上下共2169人编写。
      “解缙是我的门人,与我学过些东西,因而在编纂的时候,时常会向我讨教些问题,我对这等华夏文化之类的事情,很感兴趣,若是能成书,必然可以造福万代,故而知无不言,不过总体还是由解缙负责编纂。
      苏青阳顿了顿,吊起许多人的胃口。
      “后面到了永乐五年,我过目后认为不错,解缙便呈上去,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叫臣子百官开始摘抄、修书,几年后终于完书,原本还是打算称作《文献大成》。
      “我认为不妥,明成祖此举可造福千秋,值得世人歌颂,用永乐为题便好,于是《永乐大典》终于完成。”
      苏青阳看向镜头,声音非常平缓。
      “你们应该知道,《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后面到了嘉靖朝,由于害怕《永乐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两部大典都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
      “然而在《永乐大典》成书的那一年,明成祖刻意多拓印了一套,也称为《永乐大典》,叫我妥善保管。
      “我从他的眼里看出,他已经隐隐预感到数百年之后的某一天,华夏将会遭遇一次劫难,《永乐大典》恐怕有失,所以他屡次登门求见,只希望我能答应,此事相关华夏文化,我没有拒绝的道理,故而将《永乐大典》放在家中。
      “后面的事情,你们应该都听说过了。”
      苏青阳说到这里,看向了冰冰。
      冰冰点点头说道:“《永乐大典》因为多年的战争,以及清朝官员监守自盗,遗失了许多,两万多卷只剩下了四百卷,少得可怜,还好苏道长你这里有一份!
      “苏道长,没想到明成祖这么快就预感到多年后华夏会遇到可怕的劫难,他真厉害。”
      “成就皇图者,必然不会弱。”
      苏青阳回忆起当年,笑道:“明成祖在政治上,依然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漠北,杀得敌国不敢抬头,更是占领安南,经营边疆。
      “放眼看我华夏历史,倒也没有几个大帝跟他一般潇洒,从未割让过一块地。
      “而在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成就佳话,文化上就更不用说了,修《永乐大典》本就是他的想法,永乐年间,也被人称作永乐盛世。
      “那年他站在漠北胜利的战场,问我他还算不算罪人,不等我回答,他便笑着说,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罪人又能如何,他在,大明就会在!”

第一百零一章 永乐大典!日月永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