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小太监接过她手中的奏折,送到下头去。
      “这是朕叫人拟的草案,你们都看看。朕打算先在雍都试行,而后是附近五城,最后全国推广。”
      小太监下去,就近递到摄政王手里,转头又回到花素律身边。
      下头的人不怎么高兴。
      听皇上这意思,不是在问他们能不能做,而是已经敲定,只是让他们想办法?
      这也太不把他们这些臣子当回事!太霸道、太独断专行些!
      但他们敢怒不敢言。
      江若谷拿到手中,并未翻看。
      他没有什么表情,直接了当道:“皇上,此为利民之策。但若推广,建立人员问题、经费、税款、相关律法……诸多事宜均需详细推定。”
      “朕知道。”
      这事花素律寻思两天了,她怎会不知道此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方方面面牵扯多吗?
      切实的看病如何定价?朝廷是否要给补贴?如何补贴?如何落实?防止医疗贪腐?
      只钱这一字上,就不知有多少问题。
      新时代医疗发展那么多年都没说尽如人意,古代施行,如何容易?
      她随意地晃晃手:“不急,节后回来,六部给朕拿个大概的主意。此事交由户部、礼部主持。”
      户、礼两部尚书走出来:“臣遵旨。”
      他们见皇上点头,正要退回队伍里,忽听上方道:“别回去了,朕事还没说完。”
      花素律继续道:“不止是医馆、朕还打算在民间办学堂。”
      此言一出,下面一群装鹌鹑的人忽然炸了锅,窃窃私语地相互议论。
      “书院?”“民间办学堂?谁去上?”
      “让百姓去读书?”
      花素律耳尖的抓住这句话:“那位爱卿说的?没错!朕就是要让百姓读书识字,教化启智。”
      说完这番话,众官员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惊异面孔。
      仿若听了件滑天下之大稽的离谱事。
      大俞人民的思想与花素律这个未来……不对,是异空间穿越来的人不一样。
      他们的想法大概类似“只有被光选中的孩子,才配识字读书。”
      而“被光选中的孩子们”,指的是名门贵族出身的子弟。
      说到此,就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令花素律感到匪夷所思的“出身论”。
      大俞文官,要么是如崔李郑王般世代簪缨、有千年底蕴的显贵门庭。
      要么是如柳常德、黄庭忠般,祖上曾出过官爵的没落寒门,或受贵族赏识联姻的新贵。
      武官们则不同。
      武官大多普通人家出身,如江若谷出身穷苦农家,武利智祖上是帮人宰杀牲畜的屠户,均非名门。
      他们逢时乘运,靠刀与血在尸山血海中展露头角。
      但想升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有贵人帮扶。
      否则即是武神转世,也最多止步百户。
      而这“贵人”,大多时候还是贵族们。
      再者,大俞兴道。
      老子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读书人们对武官有足称偏见的认知:善用兵者,必甘于杀人。
      因此傲慢的文官们天然对武官带一份鄙夷,认为他们与集市上的屠夫、行刑场的刽子手都是别无二致的嗜杀不仁之徒。
      即便如武利智般,祖上五代为将效忠朝堂,现位及一品权倾朝野,也免不了背后被人辱骂为“喋血贼”。
      大族人家中,只有实在无人能支撑门庭时,才会让子孙从武。
      这属于已到逼不得已的境地。在其他贵族面前,也属于让家族蒙羞的耻辱行为。
      说白了,这个时代,确切做到了“投胎决定命运,出身决定一切”。
      但平民接受不起教育,有一个最根本原因……
      纸贵。
      大俞的纸价没到一张千金那么夸张。
      市场上一张最低两、三子。
      买本书,大抵要二钱银子左右,够一个四口之家两三月花费。
      平民本就挣扎在温饱线,又怎会去做这种对他们而言低性价比的事?
      因此无论是在平民,还是贵族间都有一个共识。
      平民读书,为无用之行。

40 感谢政治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