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搞个纪念?结果,见过顽强的没见过这么顽强的,朱小萸三天两头的给自己发邮件劝说自己,她都觉得很烦了,不理。后来朱小萸发来一封信,说“师姐,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这么坚定的拒绝,虽然我从一些师兄师姐那里听到过捕风捉影您离开的缘由,可是,您认为缘由真的如此瞩目吗?我想未必。这是一场您自己的旅行,所以您的探索,为什么空空的,什么记录都不留下呢…这是在惩罚别人还是在惩罚您自己呢?关于书稿的事情,我不会再叨扰了,不过既然美丽的在路上,就请记录美好的风光。祝一切顺利。”
说不上哪句话触动了她,也许自己十分在意的缘由,可能根本没人会觉得怎样?谁会关注那么多…鬼使神差的,她竟然决定一定在路上要写点什么,不为别人,为自己留下记录。隔了一段日子,她发了封邮件给朱小萸,算不上故意拖着不回她的邮件,确实一个人在远离现代后的非洲一段日子,“我想你说的是对的。如果有时间,对了,是有缘分,我本周三会短暂的飞罗马,我们可否碰一下面,简短的谈一下?”
这个时间段,这个交汇都充满了凭天由命的随意,ronnie想遇到了就真的做下去,如果遇不到,就随风而是。但是,当她那天下午坐在罗马街边一家约好的咖啡屋的时候,看着朱小萸拎着包包一路跑过来生怕错过了什么的样子,让她知道,这本书一定得写了。下午咖啡喝得很开心,除了中间一个非常短暂的插曲,告别的时候,她们才发现,基本没说太多关于书的问题,看来这个小萸编辑不敬业。当然这是个玩笑。
朱小萸隔一段日子跟自己邮件交流,如果她通信方便,还打打电话,处于与世隔绝的ronnie,这是很难得的。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朱小萸的消息很简单,上班下班,自己花痴了呀,又胖了呀等等,完全符合她年龄,无忧无虑的,而朱小萸并不需要她多说什么,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
ronnie正好合适。而且她也乐意承担。至于朱小萸为什么要这样,她没有想太多,不想想太多,如果单纯不是假象,是假象也好。
十一月里的故事(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