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五七章 狼烟起,江山北望[2/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 放羊的樵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还道:“岳阳楼整修已经完工,这一遭我们可以城下设宴,好好庆功,犒赏将士们。”
      “好!”战事结束,岳飞的兴致也相当不错,笑道:“庆功之后,差不多也该班师回朝了。”
      徐还抬头看了一眼北方,摇头:“恐怕不见得!”
      ……
      临安城里,一片惶惶。
      金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传来,朝中顿时一片哗然。
      不是明明有和谈迹象吗?秦桧不是提出什么“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已经开始与金国接触了吗?
      没有成功?全无进展?怎么一转眼又开战了?
      而且这一遭金军来势汹汹,秦岭淮水一线,三路大军齐头并进,金国能战将领全部出动,大有一举吞并半壁江山的架势。
      有去年江南、淮南之战的惨痛教训,众人少不得战战兢兢。
      不过好在淮水沿线只有一个完颜挞懒,除了从北方带来的主力之外,麾下大都是伪齐刘豫手下的兵马,战力与威胁相对较弱。
      饶是如此,驻守淮西的刘光世,江淮的韩世忠所部都已出动,枕戈待旦,严防死守。
      这一遭,无论如何都要将金军抵挡在淮水一线,绝不能跨过淮南,威胁江南,逃亡海岛的悲惨经历谁都不想有第二次。
      江南平安,少了切肤之痛,大宋君臣稍微松口气。
      但是川陕、荆襄的战局却让人忧心,大宋有识之士都清楚地认识到,无论金军突破哪里,亡国不远矣!
      堪堪半壁江山,富庶的蜀中、荆湖都是大宋钱粮、赋税的重要来源,战略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一旦蜀中、荆襄有失,金军扼守长江上游,居高临下,顺流东下,会是什么结果?
      远的三国蜀、吴之亡就不说了,大宋建国之初太祖是如何一统南方的,大家心知肚明。
      王全斌灭蜀,慕容延钊攻取荆湖,然后曹彬顺江而下,直取南唐。
      一步一步,与今日情形何其相似?
      这才不过一百五十年,大宋绝不能重蹈覆辙。
      毫无疑问,这仍旧是一场生死之战,丝毫不容懈怠。
      荆襄防线最是脆弱,京西路的南阳一带本就是金国、伪齐的控制范围,宋军几乎一战击溃。
      襄阳和接下来江夏,两座水陆要冲之地,绝对不容有失。
      至于关中,富平一战,张浚大败,已经退守大散关。倘若让金军突破,翻过了秦岭,进入兴元府和蜀中,后果不堪设想。
      局势很糟糕!
      不过运气还算不错,驸马徐还、将军岳飞两路大宋精锐之师就在岳州,可以立即驰援两处。
      时机也恰到好处,金军入寇之时,荆湖的叛乱也刚刚平定,总算不至两线作战,腹背受敌。
      随着杨幺、夏诚、曹成的几颗人头送到临安,皇帝赵构、政事堂、枢密院的宰相们总算松了口气。
      按理说这时候该班师回朝,庆功封赏。
      但眼下局势,封赏是一定会有的,兴许也可以小小庆祝一下,但班师回朝…全无可能。
      狼烟起,江山北望!
      朝臣们纷纷上奏建议,必须劳动平叛胜利的两路王师再接再厉,立即投入到抗金卫国之战中。

第三五七章 狼烟起,江山北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