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八三章 突火枪[2/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 放羊的樵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院的路上,司马靖问起此事。
      “先生以为呢?”
      司马靖低声道:“左右不过先救契丹,还是先打西夏的问题。”
      “那先生以为该如何选?”
      徐还笑了笑,一副刨根问底的架势。
      “国公,何必为难老夫呢?”司马靖尴尬一笑,面露难色。
      徐还心下了然,笑道:“何来为难之说?你我往后是亲家,就当是随口闲聊好了。”
      “那好,既如此,老夫就直言不讳了。”
      司马靖沉吟片刻:“若单纯为局势和往后计,先打西夏,后救,甚至不救契丹。”
      “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契丹也不例外。”
      司马靖直言道:“当年辽国何等不可一世,对大宋多有欺压,如今他们依靠大宋,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无可奈何罢了。
      等他们休养生息,恢复过来,将来会怎样?该如何是好呢?近日消息,听闻契丹人有重新建国的打算。”
      徐还点头:“是,萧百发出使临安曾提及此事。”
      “那将来辽国该是至于何处呢?”
      司马靖一句反问,说到了事情的点子上。
      宋国如今的仇敌是金国,但当年的仇敌是辽国,他们的疆域是重叠的。
      宋军北伐收复失地,其中自然包括辽国故土,到时候契丹人会是什么态度?能心甘情愿拱手相让吗?
      盟友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才联合的,一旦利益冲突,盟约会立即变成一张废纸,刀剑相向。
      这种亏大宋已经吃过一回了,宋金海上之盟,相约共同伐辽。
      结果辽国一灭,金国看到大宋虚弱,立即挥师南下,有了靖康之耻。
      赵宋皇室吃一堑,却不长一智,南宋末年又和蒙古来了这么一回,到最后结盟全都变成了引狼入室。
      在这件事上,徐还不想重蹈覆辙。
      显然,司马靖也早早想到这一点,未雨绸缪。
      从大宋的利益出发,是不希望未来北方再有辽国的。所以耶律余里衍复国这件事,不应该支持。
      与其到时候盟友决裂,背上背信弃义的恶名,还不如趁此机会,冷眼旁观金国削弱契丹,甚至将之彻底铲除。
      最好是闹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宋国边可坐收渔人之利。
      毫无疑问,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是最好的方法。
      司马靖道:“如此行事,虽可得利,却太过刻薄,想来国公颇为不屑。”
      “军国大事,没有不屑之说,只是于心不忍。”
      徐还叹了口气,是自己一手扶持契丹人,给了他们复国的希望。
      如今却“背信弃义”抛弃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粘罕绞杀,于情于理都过意不去。
      即便是单纯考虑利益,眼下让契丹灭亡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将来讨伐金国,契丹人还是有用处的。
      “国公要救契丹也不是不可以。”
      司马靖似乎早就猜到了徐还的心思,也早就思考了相应对策。
      “哦?请先生教我。”
      “为防养虎为患,契丹人必须答应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司马靖淡淡一笑,郑重道:“很简单,让未来的辽国——姓徐!”

第四八三章 突火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