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9章 杨嗣昌来了[2/2页]

大明都督 奔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自己的理论元气说。
      在他看来,n的人,说到底,也还是老百姓,如果杀人太多,就是损伤元气,不能乱杀,于是按照这个可以开山立派的宗旨展开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最后大家的闲聊,变成了这个老兄的一言堂。
      一番话,就把大家彻底说懵了,对于他的观点,大家有着相同的评价胡说道。
      不杀人,怎么平乱?
      这是一个不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不要紧,有一个人接受就行,而这个人对百姓的认识是,我爱你们,只要你们能给我完税,即便是你们做了再错的事情,即便你们刨了我的祖坟,我也原谅你们,爱你们。
      那这个人是谁呢?便是我们未来的皇上崇祯。
      不久之后,崇祯知道了这个理论,十分高兴,召见了杨鹤。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很快,吏部主动提出,鉴于杨鹤同志的理论很有使用价值,正好前任三边总督武之望死了,正式提名杨鹤同志升任该职务。
      杨鹤不想去,原因很简单,本来就是吹吹牛的,压根不会打仗,去了干啥?被人打?
      但是牛都吹了,外加吏部支持,东林站满朝堂却只想在这里不着风不着雨,谁也不想去山陕吃苦担风险,柿子捡软的捏,于是,东林就支持他去陕北督师。
      文臣督师,这是大明的国策,就好像袁崇焕一样,都是大嘴巴,正好督师。于是皇帝也支持,如此重任在肩,咬咬牙就去了。
      可是杨同志不知道,吏部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讨厌他。东林支持他是因为太碍事,皇帝支持他是因为他省事。
      和杨鹤不同,吏部的同志们都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平乱是要砍人的,砍人是要死人的,死人是要流血的,杨鹤这套把戏,也只能忽悠人,为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让后来的无数b书呆子明白,乱讲话要倒霉,才着力推荐他去。
      死在那边最好,就算不死,也能脱层皮,相比而言,崇祯的用心是比较善良的,他之所以喜欢杨鹤,是因为杨鹤提出了很好的理论省钱的理论。
      不花钱,不杀人,不用军饷,不用调兵,就能平息叛乱,太省了。
      就算是忽悠人失败了,最多把杨鹤拉回来砍了,以平息众怒,很省成本,如此生意,不做白不做。
      就这样,一脑袋浆糊的杨鹤去陕西上任,至少在当时,他的自我感觉还是很好。
      杨鹤的确混蛋,他是三边总督,为完成他当初大嘴巴说的招抚杆子的诺言,将不多的军饷全部投入到招抚杆子的事业里,结果杆子有粮招安,粮尽复判,陕西大地彻底糜烂,结果也造成边军无钱粮饷银,各地边军不断哗变。他当然的后果更可悲,和袁崇焕一样,都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生命。
      结果杨鹤他有一个儿子,就是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杨嗣昌。
      1t
      gt
      1t
      gt
      1t
      gt
      1t
      gt

第509章 杨嗣昌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