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巨大。利器不行可以用钝器代替,单手斧和锤是近战威力最大的武器,缺点是不灵活,体力消耗大。诸葛斌当然没那么多金属,不过可以使用石头代替。石头的缺点就是脆,但是防身绝对是神器。就地取材制作简单,都不用操心,下个命令自己制作,各级军官检查就行了。刀盾兵除外,每人一支,挂腰上,还能增加负重,提高训练效果,一举两得。最后就是解决甲胄问题,最灵活的就是后世防弹衣了。局部防护,并不适合冷兵器作战,但是可以有效抵挡致命伤害。防弹衣属于背带式板甲结构,防护层材料多样。背带式简易板甲制作确十分简单,三分厚,巴掌大的木板四角打孔,用麻绳连接。防护重要部位不成问题,缺点就是不能防护四肢,缝隙较大。麻绳易断,木板容易开裂。至于防火根本不用考虑,百姓的衣服主要是麻布,比木板更易燃。背带结构也能保证迅速脱落,和脱背心差不多,几秒就搞定。
装备的事情诸葛斌禀报了父亲,让其雇佣工匠打造,虽然是权宜之计,但是比没有强。多准备点应付一场战争没问题。诸葛斌3000军士主要是训练长弓,长弓不需要准头,只需要密集,距离远,掌握好节奏就行了。以体力训练为主,调度指挥为辅,加上基本的战斗技巧。纪律不用太操心,军令如山,违令者斩,没说的。制定好训练科目,训练了半个月把队伍扔给管亥就开溜了。
诸葛斌向父亲抽调了1000军士,雇民夫万余。赴莒县西北50里处,安营扎寨曰‘军器营‘。画地10里,挖渠成河,修墙筑垒。房舍数排,均以石壁陶瓦砌成。运送各种物品分类存于房舍,而后驱散民夫,军士戒备,城外5里不得近人,窥伺者斩。诸葛斌准备制造火药了,准备的材料并不多,也就3千斤成品的用量。在城内占地也就一个角落。中间有水渠隔开,中间为实验场,然后是军营。这玩意真见了火,没必要救,躲远点才是,材料可以重新准备。火药对诸葛斌来说很简单,先按比例制作二两,实验效果。然后安排十人专门开始制作,有陶罐状略小,也有包袱状略大。两种形制各自规定相同重量。
下一步就是制造抛石机,杠杆原理,有配重吊篮。投石机也很简单,按照两种火药形制,调整配重就行了。十来斤弹药,射程150步到300步30台。主要用于城墙防守。50到150步灵活型50台,30台守城备用,20台清剿黄巾。大约忙到年底投石器火药送达奉高,梁甫两城,管亥的3000长弓也训练的差不多了,弓箭准备妥当。陈到的5000步兵已成,只待来年开春,便可以展开作战。
琅琊的海盐制作也提高了产量,通过商谈,糜竺愿意以粮食作为交易物换取精盐。对于糜竺诸葛斌还是比较向往的,一门精盐的生意显然不能让糜竺加深对琅琊的看法。酒的生意不能做,粮食太珍贵,教给糜竺也不行,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来想去只有陶瓷了,自己虽然不会,却知道道理,粗糙的讲瓷器就是陶和玻璃的结合。玻璃晶体需要很高的温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热得石头都烤化了‘占了泰山郡有了煤,就解决了。
诸葛斌令陈到扩大营寨,在内修建陶窑,雇佣工匠,烧制陶器,为今后做准备。诸葛斌虽然不会烧瓷,但汉朝早已出现釉陶,是陶器生产到瓷器的过度期。由于铁器和煤炭锻造的出现,高温窑也不远了,诸葛斌只要稍微指点一下釉的材料,工匠烧制出来瓷器是早晚的事。瓷器如果成功,玻璃自然应运而出。生产力的发展大多只有一层纸,捅破了自然能够快速掌握。
(本章完)
第12章 备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