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和父母的疼爱,和姐姐妹妹之间也亲亲热热的,浅潼浅泽待她更是十二万分的妥帖周全,五皇子一而再地帮她脱离险境,她自己觉得自己也成长了,起码她现下可以帮着娘亲打理家事了。这样的生活是这样的安稳圆满,似乎要把前世的那些伤痛都渐渐抚平拂去了。
沈蓁蓁看着福公公身后,越过围墙,那片更高的天空。蓝澄澄的天,白洁洁的云,如一块巨大而莹润的暖玉。晴空有几只鸟儿展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过,划下几道痕迹,随即消散在风里。都过去了,全都过去了,这是极好的,沈蓁蓁这样想着,就微微地抿了唇笑起来。
过不多时,果然喊沈若莹上前去,沈若莹有些不安地看向沈蓁蓁,沈蓁蓁给了她一个坚定的点头,于是她也猛地点了下头去,似是给自己鼓足了劲儿似的,款款地起身,躬身行到最前方的位置。
福公公展开了圣旨就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平侯世子李子奕,年十八,文武兼修,人品贵重,今有正三品翰林院……”
镇平侯世子李子奕?沈若莹听着,脑中如惊天霹雳般震成一片空白,再也听不清这大太监之后又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只是反反复复地回想着,镇平侯世子李子奕,镇平侯世子李子奕,镇平侯世子李子奕……
怎么会是镇平侯世子李子奕?不是承恩侯嫡次子朱秉智吗?!
难道是皇上搞错了?沈若莹惊慌失措地回头看,只见迎面是沈蓁蓁和沈芳芷同样惊诧的神色。她又看向自己的娘亲,袁氏仍被沈承谕环拥着,想是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也抬头向她的方向看过来,轻轻地用手帕在眼圈上擦拭着。两人四目相对,袁氏眼中一片愧疚。
沈若莹又看向杨氏,杨氏一直担忧地看着她,见她脸上满是茫然,杨氏递过去一个安抚的眼神。沈若莹懵懵懂懂,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那大太监注意到她的走神发出一声轻咳,沈若莹才复又机械似地低下头去,脑中千头万绪乱乱糟糟,再也听不清周围人的说话声了。
“钦此——”大太监刻意拔高的声量惊醒了沈若莹的一头混沌,沈若莹下意识地叩拜磕头,面无表情地伸出手将圣旨从那大太监手中接过。她的脑袋里充斥着、挤压着,要爆炸了,她粉红色的两瓣唇上渐渐失了血色,她的身形晃晃悠悠,她的指尖在微微地颤抖,她接过圣旨,牢牢地紧紧地握在手中攥着。
她看见那位大太监转过身去与大伯父笑着说话,她茫茫然地站起,转身、回头,突然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似的,脚一软,合上了眼,如一棵柔弱的蒲柳一般,缓缓地倒下了。
沈蓁蓁方才便觉得沈若莹的状况好像不对,一直紧张地盯着她瞧,直到沈若莹转过身几乎要摔了下去,她赶忙抢先一步奔过去将她搂在怀中,沈若莹就软软地倒在了沈蓁蓁身上。
沈蓁蓁抚着她的脸唤道,“二姐姐,二姐姐。”老祖宗连忙指挥了那群婆子去把沈若莹背回冰心堂。沈蓁蓁也忙陪在后面,急匆匆地跟了过去。
远远听见身后传来一声闷响,采雪和采雾叫着“二夫人”,又是一阵错综复杂的手忙脚乱。原来是原本就在病中的袁氏,见沈若莹晕了过去,终于也坚持不住地晕过去了。
一路入了沈若莹的寝室,几个婆子七手八脚地把昏迷不醒的沈若莹放到乌木鎏金宝象缠枝床上。思绮招呼着这群婆子出去,沈蓁蓁和思纹一起帮沈若莹解了外裳、去了钗环首饰。思纹拿着从沈若莹头上摘下的金累丝镶嵌红珊瑚鸳鸯钗,不觉掉下眼泪,沈蓁蓁劝道,“你主子如今已经这样,旁的先别想了。你去打盆水来,帮二姐姐擦擦身子。”思纹连忙用袖子胡乱擦了眼泪,低声应是,就出去了。
杨氏来瞧了一眼,见沈若莹仍不醒,就叫了婆子拿了拜贴去请太医来,又去二房正堂去探望袁氏。沈蓁蓁帮沈若莹掖了被角,避开她,拉着杨氏到外间去,低声犹豫问道,“娘亲,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已经与承恩侯府上定下了,怎么赐下圣旨来却成了镇平侯的世子?”杨氏一叹,拍拍她的手道,“你莫问了,好好照顾你二姐姐。我去看看你婶婶如何了。”沈蓁蓁皱着眉,就见杨氏领着几个婆子丫鬟,沿着游廊、快步往二房正堂方向行去了。
23.第二十二章·圣旨(捉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