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什么都不是!
他长出了一口气,向着那禅字拜了四拜,转身出屋,悄没声地来到少溪河的南岸。又相机混入了一队游客中,听那导游介绍少林寺的历史风物,那导游曾是一所高中的文科尖子生,后来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家庭困难,再加上文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而被迫放弃了学业,此人所识倒是极为渊博,说话声音也抑扬顿挫,极是动听,就听那导游说道:“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天竺僧人佛跎到中国,颇得北魏孝文帝的礼遇,太和十九年,也是就公元495年,孝文帝敕就少室山为佛跎立寺,供给衣食,因寺处少室山林,故名少林。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菩提达摩来少林传教,在寺西石洞中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很快便风行海内,成了佛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武帝禁佛,少林寺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更名‘陟岵寺,隋开皇年间复称少林寺。唐初李世民王世充决战洛阳时,曾出现过以昙宗为首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少林寺从此名扬天下,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少林寺再度遭毁,宋时略有修葺恢复,元朝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仁宗令福裕和尚主持少林,统领嵩山所有寺院,至此少林寺声名重振。明朝时,竟先后有八位皇子在此出家,到了清代,康、雍、乾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书匾额,或巡游寺宇,现存门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字便是康熙手迹,乾隆也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宿于方丈室,赋诗道:‘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四居万山深。树古风流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他吟哦诗词颇具书生风范,让人畅发幽古之思,念完诗句,顿了顿,道,“到了清朝晚期,少林寺逐渐衰落,1928年,军阀混战,少林寺惹怒了‘投诚将军石友三,结果寺庙惨遭被焚,据说大火烧了45个日夜方才止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少林寺实际上是1974年到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缮的。”那导游说着已经带着队伍来至山门之外。(注:本书中所取的少林寺有关历史资料皆有资料可查,所绘的景物亦与少林寺本来面目基本相符,但所描述的人物却是作者想象虚构,非有真人真事,现在的少林方丈既非了然,亦非智空,小说原是提供平台塑造人物,大家亦不必深究。)
少林寺常住寺院建筑群落皆在少溪河北岸,寺院规模宏大,从山门至千佛殿共七进院落,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称,十分地气派,再加上门额上康熙帝亲笔所提的“少林寺”三个大字,更称得辉煌。
十、可笑泸溪斗来大,肯把牛刀试手(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