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怎么回事?”
坐了起来,秦石璜很是疑惑地问道。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
齐炳尔一步步的叙述着他获取的消息。
自贡市,一个商业城市,一个川省内部的交通咽喉城市。因为它的特殊位置,很多的轻工厂都是被建设到自贡市了。
而可以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自贡取代了成都的一部分的商业地位了。
自贡的几大支柱,一是盐业,二是纺织业,三是运输业。
第一者和第三者很容易理解的,而第二者则是应运而生的。
为了便于运输,也为了便于收集附近的原材料,大量的纺织工厂就被设在了自贡的南部了。而在工业部的建设计划中,同样是因为自贡的优点,秦石璜也把纺织工厂放置在了自贡了。
这次事件的起因很简单,和朱庆澜底下的军机调查处有关系。
在调查员来到厂里后,自贡第一纺织厂的调查员突然地宣布了一件大事情。
自即日起,自贡纺织厂即将缩减员工开支和增加工时。
计划中,调查员将每个工人的薪俸缩减为原来的百分之八十。
而每个工人的工时从七个小时延长为九个小时。
当然了,这种变更的方案不是一个纺织厂实行的,而是工业部麾下的各个纺织厂都集体实行的。
时间或早或晚罢了。
虽然也有人反对这个政策,但是反对这些政策的厂长或者是管理层早就关起来了。
督察部队,也是朱庆澜上任后,以原来的新军班底组建而成的新的执法部队。
有人笑着称调查员为“东厂公公”,称督察部队为“锦衣卫”。
只是这种突然地改变却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浪潮。
与其他的行业不同的是,纺织行业往往是工人繁多的。
而富饶的土壤就滋生出了一种新的组织,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人会”。
当然了,这里指的“工人会”不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工会。
这里的工会更类似于码头工人自发集结而组成的民间组织。
换句话说,这种组织是很松散的,也是很容易分化的。
而为了抗拒降薪和加工时,自贡的五家纺织工厂已经罢工了三天了。
“原来如此,我了解了。你先说,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吃着小炒牛肉,秦石璜好奇的问着眼前的这个工业部长。
“提交报告,把那些调查员先抓起来。最后劝工人回来。”
齐炳尔给出了一个中等的答案。
“先这样,这件事情,我会安排人去办的,你就先回成都吧。接下来要有大动作了,你还得回去调度调度。”
思考了片刻,秦石璜对着齐炳尔这样的命令道。
“是的,领袖。”
没有一丝犹豫,没有问为什么,齐炳尔敬了个军礼就答应了。
听到了罢工这件事情,突然地,秦石璜似乎找到了如何唤醒川省民主的方法了。毕竟历史证明,民主二字的兴起和工人阶级是脱不了干系的。
第249章 川省的民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