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王归,迎军亭[1/2页]

贞观盛世美名扬 余万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王行军,所过各州城,百姓夹道欢迎,只不过秦王军队,未曾入城,绕路而行。
      州府道守,一个个实在不明其中含义,又不敢贸然去请秦王,只能作罢。
      对于城中百姓希望瞻仰秦王的念想,装作视若无睹。
      连着十六日,秦王绕路七州,李世民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就知道大事不妙。
      同样送来的还有李恪的手书,“父皇在上,儿臣恪先行告罪。”
      一看这开头,李世民就忍不住头皮发麻,“看样子李恪他们几个,对于钰儿还真是维护。”
      明明可以拖着,为什么着急说出来,因为李恪希望李方晨去讨一个答案。
      哪怕这个答案最后不尽如人意,他也要让二哥明明白白,不被人蒙在鼓里。
      “儿臣与五弟到王庭已有半月,兄长在此,一言既出千军亦随。儿臣心中惶恐,因兄长爱兵,故而手下士卒无不敢效死命,犹豫再三,选择如实相告。
      兄长知情后,独坐一日,千军守在其身,几位国公更是因此每每针对各位大儒。
      突厥王庭之功,非兄长莫属。儿臣听营中军士谈,天山上起风寒,九成人病倒,是兄长想尽办法,才使得半数存活。军士道,愿为秦王刃,屠戮异族血。
      七千快马奔袭定王庭,夜中摆酒,无不涕泪感慨。如兄长府中护卫者,二十一存八。
      兄长臂、膀、肩、背,共计四十三处伤疤,虽未致命,确实为我大唐流血所得。
      儿臣拜请父皇,让兄长放纵一回!”
      满书皆请功,李世民忍不住斥责道:“该死的臭小子,这哪里是请求,分明就是逼宫!”
      不过李方晨放下秦琼和柴绍,只领六千人回唐,已经算是收敛了。
      从信中可以看出,若当时李方晨登高一呼,那唐军中怕有九成愿意为他效死。
      突厥两道瞬间化为一国,李世民可能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他不希望看到那一幕,李方晨同样也不希望。
      这次返京,若是处理好了,秦王依旧是秦王,若是处理不好,父子离心,君臣离德。
      随后几日,太子、魏王等人陆续求见,话中含义十分简单,“请父皇准允,请二弟(二哥)放纵一回!”
      李世民略有叹气,他何尝不想,可是不能!
      李渊已经派人询问他,李元昌究竟所犯何错,为何会被关进大理寺之中?
      可李方晨返京的消息一传入宫中,李渊的话锋就变了,“李元昌那个畜生,到底做了什么?”
      爱徒明显被人激怒,不然又怎会弃大军不顾,领兵返京。
      被逼无奈,李世民将事情原委告知李渊。
      李渊听后险些昏厥,他从没想到,自己爱徒竟然会收到如此大的委屈。
      更麻烦的问题是,眼下如何才能保住李元昌的性命?
      秦王从军归,身上杀气还未散尽,若是强压对方士气,只怕会适得其反。
      到那时,真的要刀兵相见的场面,绝不是李渊和李世民可以接受的。
      扩土之功远高于一切,妄杀功臣,怕是他李家的大唐顷刻间就得覆灭。
      “陛下,还有三日,秦王殿下就回到长安城外。”
      “派人,告诉他们,十里迎,百官奉!”
      “这......会不会?毕竟殿下并非同大军返京.....”
      “王庭是秦王率领手下七千士卒打下来的,难道这功勋还不足以让百官迎奉?告诉他们,秦王此归,是要见血的!”
      “是!”
      长安城中风云动,一个个之前断定秦王已死的官员,脸色煞白。
      

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王归,迎军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