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下)(为夜羽0506加更)[2/2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于秋陨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哼,为师再问你一遍,你到底愿不愿学为师的最强绝学?”
      林朝面色不善道,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面。
      诸葛亮马上答道:“愿意,弟子愿意!老师乃当世大才,能聆听教诲,是弟子的荣幸!”
      “孺子可教也!”
      林长史这才收回自己那沙包一样大的拳头,表示这小子还挺上道的。
      若是还不愿意,那为师可就要以理服人了。
      看到为师腰间这把剑了没有,它的名字就叫理。
      林朝很认真地看着诸葛亮,口中缓缓说道:“昔年在中山时,为师曾对子龙将军说过,兴亡皆是百姓苦。阿亮,你可知此言何意?”
      刚开口就是这么大的命题,直接就把诸葛亮震住了。
      这老骗子这次还真有干货啊!
      一念及此,诸葛亮的表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仔细回味着林朝方才的那句话。
      沉思半晌后,诸葛亮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弟子以为,兴,耗民力;亡,乱民生。此所谓兴亡皆是百姓苦也。”
      诸葛亮从事实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完全可信的答案,这让林朝非常满意。
      “此言倒是不算错,只是尚不全面。”林朝笑着继续说道,“阿亮,为师再来问你。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何解?”
      “这……”
      在汉末这个时代谈论这句话,着实有些不合适,导致诸葛亮一时语塞。
      毕竟自董仲舒调教儒家经典,宣扬天命之后,天子的神圣性早就被进一步加强,从而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最高权威。
      在天人感应理论中,天子乃上苍之子,生来便被授予了天命,注定要主宰九州万方,自然是贵不可言的存在。
      天子及百官世家的存在,正是为了代天牧民,这也是州牧官职最初的由来。
      都用上‘牧这个字了,百姓的地位可想而知。
      这跟孟子‘民为贵的理念,有很大的冲突。
      不仅这个时代,甚至后世很多朝代,孟子的这个句话,都成了儒家经典里面被最少提及的理论。
      简单来说,这就是必不考题,所以诸葛亮才会迟疑。
      见诸葛亮迟疑,林朝没有继续追问,继续开口笑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如果说孟子说的话还不能成为权威,那孔子一定没问题了。
      诸葛亮此时城府未深,闻言之后,便不再迟疑,开口反驳道:“老师,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林朝说得是水和舟的理论,本质上还是民为贵的思想。
      而诸葛亮反驳林朝的话,用得也是孔子的原话。
      这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
      不过林朝还是倾向于最初的版本,那就是孔子并不想让所有人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人往往需要服从大多数人,这就导致真理无法广而行之。
      换句话说,凡事都要大家一起商量,得出的结果也未必就是最好的。
      林朝的倾向是,选出真正有远见的人,来带领大多数没有见识的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不过诸葛亮既然反驳了,林朝也只能笑道:“阿亮,其实这两句话并不冲突。正因民众无知,我等才要引导民意。正因民众容易被裹挟煽动,我等为官者才要政令通达。
      但是有一点,你要牢牢记住。
      民心如天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君权可控,民心不可违!”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下)(为夜羽0506加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