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八十二章 林子初,你还我粮食来![1/2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于秋陨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汉末是一个以五谷为主食的时代。
      所谓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
      当然,对此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林朝的老师郑玄曾为《周礼》注释,在里面写上了他认为的五谷——麻、黍、稷、麦、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分歧,林朝猜测可是跟古人的见识有关。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而华夏大地又地大物博,物产丰盛,不同的地域适合播种不同的谷物粮食,所以五谷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和侧重,从而导致了差异化。
      这当然是林朝的个人看法,不过眼下的徐州,还是以黍、菽、粟、和小麦作为主食。
      前三者其实同属一科,在后世皆被看作为小米的不同种类。诸如粟米,在后世就是小米,多用作熬粥和做稀饭,已不再当做主食。
      但眼下显然没有这种条件,所以这些产量不高的粗粮,也是能果腹的好东西。
      要说水稻这玩意,其实也是极好的粮食,且对土壤要求不高。
      但唯独有一点,水稻对气温和湿度都有颇为严格的要求,时常灌溉不说,若遇到气温骤降,那可真就颗粒无收了。
      娇贵的玩意,自然不适合天灾频发的乱世。再者徐州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和水源,也不足以支撑水稻的茁壮成长。
      所以眼下徐州的主食里面,还是以小麦和三种小米为主。
      眼下正是五月仲夏,已经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农忙正式到来。而等收割完小麦后,便会播种这三种小米,秋天时候再收一季。
      收完等一场好雨,再把麦种播种下去,静待来年盛夏继续收获。
      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农耕文明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因为不必时刻面对种族灭绝的危机,所以人体内的野性就逐渐被收敛了起来。
      后千年有圣人出,以礼法匡正人心,教导人们仁义道德,农耕文明也就升级成了礼乐文明。
      人性中狂野残暴的部分被束缚,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林朝说不清楚。
      但林朝深信,知识、礼仪、道德之类的精神传承,才是文明的基石,也是一個文明能存续的根本。
      野性得到限制后,军队战斗力比之游牧民族自然下降了不少,但充足的精神文明建设,却能使得人的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最后上升到国家军队层面。
      这就是为什么汉初时,太祖刘邦面对强盛的匈奴,一直以和亲来笼络这个外敌。
      而一旦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恰巧又来一波天降猛男,武帝刘彻配合文景之治给他留下的家底,直接就将匈奴人干得亡族灭种!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精神传承的文明在被灭之后,从未有过能被重建的先例。
      唯有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战火,数度沦丧于异族之手,却总能复兴昌盛,依旧屹立在世界之巅!
      坐着牛车赶回郯县的路上,林长史望着官道两旁开始收割小麦的农忙景象,如是感慨道。
      可很快,他就无法继续感慨了。
      因为,要干活了!
      往常林朝外出公干回来,刘备都会亲自出城迎接,最起码也要走到城门口。
      所以林朝一回来,往往未见刘备其人,便听到一阵爽朗的大笑声,继而就看到一个缩小版的人猿泰山向自己跑过来,最后非常热情的握住自己双手。
      子初不必多言,先跟某去吃席!
      可今日,城门口却静悄悄的,刘备非但自己没来,甚至都没派个人迎接自己。
      林朝扭过头,好奇问道:“君明,玄德公不是说有大事相商吗?”
      典韦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也罢,咱们直接进城吧。”
      林朝不是什么矫情之人,不一定非要等人迎接自己。只是受惯了这种待遇,一时间有些不习惯而已。
      正等众人刚要入城之时,荀彧从城内走了出来。
      林朝笑了,下了牛车就赶紧挥手道:“文若!”
      虽说娶了荀彧、荀谌的堂妹,但林朝也不好意思张口闭口就荀彧喊兄长,再者以他现在的身份也不合适这么做,所以几人一直表字相称。
      今日的荀彧看上去有些匆忙,因为他的衣角竟有些脏污,身上那股熟悉的香薰味也不在了。
      要知道像荀彧这么注重仪态的人,若非情况紧急,是不可能会出现这种疏忽的。
      荀彧拱手笑道,脸上显现一丝疲惫:“子初,主公命某前来迎你,走吧。”
      “去哪?”
      “下地劳作。”
      荀彧很干脆地回答道。
      林朝:“……”
      去年屯田之初,林朝就挑选了郯县周边的荒田作为试验田,由官府组织人手,帮助流民在此安家耕种。等他们熬过一季粮食后,便不会再去做流民,而成为刘太尉治下的良家子。
      这个办法很好,尤其是林朝采用的是对半分的田租法,更是免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你的收成是一石,那州府只取走半石,你的收成是一百石,州府便取走五十石。就算遇到灾年,也绝不会出现全部粮食加一块都不够交税的情况,这很公平。
      初行之后,此法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刘备于今年年初下令,扩大屯田范围。
      自接收徐州以来,刘备也算是顺风顺

第四百八十二章 林子初,你还我粮食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