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八章 关于铜雀台设立在长安这件小事儿[2/2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于秋陨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将军尽管考虑,不过前方战事吃紧,军情如火,某也不能在此多做停留。”审配开口道,“林长史有言在先,此行只给了某五日时间,还请将军见谅。”
      给你五天时间考虑,若到时候不能有个满意的答复,那伱也就不用再答复了。
      “多谢先生宽限。”
      张燕点了点头,拱手道。谷坌
      ……
      幽州,广阳郡,蓟县。
      光和年间,公孙瓒曾多次远征塞外,打出赫赫威名。
      恰逢凉州变乱,边章、韩遂率众造反,朝廷派公孙瓒讨贼平寇,又有功勋。一路从骑都尉升任中郎将,最后又进封都亭侯。
      等时间来到了中平五年时,公孙瓒从刘虞镇守幽州边境,多有战功,最后获封蓟侯,进奋武将军。
      可以说,公孙瓒是众多讨董诸侯中,起步最早的一个。
      又因公孙瓒面貌俊美,作战勇猛,在幽州颇得人望。但凡公孙瓒率军所到之处,皆有良家子争相拥戴,愿为马前之卒。
      因此,公孙瓒编练了一支由善骑射的技击之士组成的轻骑兵,号曰:白马义从。
      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终究抵不过出身的高贵。
      且看当今天下,除了刘备之外,哪位诸侯不是出身世家豪门,哪位诸侯不是汉室宗亲,哪位诸侯不是煊赫高门。
      诸如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在讨董之前几乎可以说是位卑而言轻,恐有人望而无官爵。
      可等到董卓乱政后,二人登高一呼,便引得天下诸侯纷纷景从,实力快速膨胀,活脱脱一口气吃成了胖子。
      由此可见,在这个世家豪门把持政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你拼尽全力努力的终点,也远远比不上某些后浪的起点。
      当然,公孙瓒作为一方诸侯,麾下坐拥数万精兵强将,但名义上还是幽州牧刘虞的下属。
      有些事就是这样,名不正则言不顺。刘虞虽然仁善且忠心汉室,处理政务也有两把刷子,但不可能是个白莲花。
      最最重要的是,两人对内对外的理念都不合,甚至是背道而驰。
      公孙瓒看重军力,主张对内施行严政。
      刘虞注重民生,对内主张与民休养生息。
      如果说对内方面两人还有缓和的余地,那对外方面,两人有着绝对无法缓和的分歧。
      刘虞对外主张怀柔政策,多用招揽之策来抚慰境外异族,使之慢慢同化,终有一日能完全化解边患。
      当然,这里的怀柔政策与后世某些朝代的怀柔政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刘虞的怀柔,本质上是以王道施行教化。
      简单来说,听话的留下慢慢同化,不听话的杀掉再说。
      可公孙瓒出身行伍,自然更崇尚霸道对外。
      什么叫霸道?
      不听话的杀,敢反抗的杀,听话的……也杀!
      只要异族敢出现在幽州的边境线上,公孙瓒只有一个举措,杀!
      公孙瓒相信,只要自己杀得够多,那些蛮夷就不敢正视幽州,就不敢侵犯边境。
      这群蛮夷虫豸,就该统统去死,连跪着活的资格都不配有!
      事实上,对于刘虞和公孙瓒的做法,你很难分对错。
      因为在林朝看来,这两者都不可取。
      以现如今的条件,异族杀不杀得完?
      当然是杀不完的。
      纵然身处绝境,生命总能寻得存续之道。
      既然杀不完,那公孙瓒的做法,便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图一时之安。
      再看刘虞的做法,林朝也不太认同。
      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你能指望一群生在马背上,不事耕种,且没有受过任何道德教育的蛮夷懂得感恩?
      别开玩笑了,他们只会尊崇强者而已。
      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暴力征服!
      先在物理层面将其征服,再从精神层面将其驯化。
      事实上,大汉一直以来便是这么做的。为此,朝廷还特别加设了一个官职,名叫护乌桓中郎将。
      说是护乌桓,其实嘛……懂的都懂。
      其成果,也是不错的。
      别的不说,单说黄巾起义时,卢植就从异族蛮夷中征调了大批骑兵,用以平定张角三兄弟的叛乱。
      而这些异族听闻汉庭征召,也是欣然同意,立刻拿起武器,跨上战马就出发了。
      可成功之后,灵帝都将府库中的钱财用作修园林,养宠物,并未给这些征召而来的异族士卒发工资。
      于是,新一轮的边乱再度爆发。
      去年讨董时,林朝曾将兰台文献通通搬到了徐州。
      后来观看时,发现灵帝在位二十余年干出来的荒唐事,不禁发出感叹——大汉还是强啊!
      刘宏这么能祸祸,直到如今遍地还没有沦陷,足可见大汉积威之盛!

第五百零八章 关于铜雀台设立在长安这件小事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