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章【南通锣鼓巷-1】[2/2页]

美食摄影师 纳兰随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南北低,像一个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来南通锣鼓巷n次,今天才知道它是元朝遗留下来的。
      楚哥的知识很渊博啊,做了不少的功课吧!
      “”楚阑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这位微友的提问。
      他的脑海里可是装备了一部百科全书!
      “南铜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所以说,南通锣鼓巷是我们天朝唯一完整保存着的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b京风情的街巷,来京城游玩的亲,一定不要错过这里哦。”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所以周边胡同里有各种形制的府邸、多姿多彩的宅院,厚重深邃。顺便说一句,南通锣鼓巷现在还是由南向北单行线,还未完全改造成步行街,车辆还可以通行。”
      “我们现在先从两边的胡同逛起,先去感受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最后才回到南通锣鼓巷这里。刚才已经吃过不少美味的小吃了,哥现在要去消化一下。”楚阑开了个玩笑。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四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而东边的八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其实,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一直延续至今。历史在变迁,名称也在变迁,一砖一瓦,都是满满的岁月沧桑的痕迹。”
      “这一条是炒豆胡同,这里是77号门,位于炒豆胡同西口不远,大家看到这个牌子了吗?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不过,可惜,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一处,原来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群。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b京也是不多见的哦。”

第59章【南通锣鼓巷-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