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一路急行军直接朝着肥如县而去,三天之后,五百名骑兵越过青龙河,肥如县已经是遥遥在望了。
作为大汉朝廷北部边疆之一,肥如县北部原本有着秦朝和前汉时期修建的古长城用来防御游牧民族南下。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古长城已经年久失修,每次鲜卑人南下的时候,总能找到其中破绽越过去,然后直扑肥如县等地。
辽西郡太守廉翻虽然有心修复这些破损的长城,可惜修复所用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大,所以自从他到任之后,也只能是空想而已。
肥如县以东,三十里之外。
阿木古先是吩咐五百名骑兵就地驻扎,然后立即派出十几名斥候四下打探肥如县城外的具体情况。
肥如县境内一共有两万多名百姓,不过这些百姓可不是全都住在城中,有些百姓为了放牧或者耕种,只能是选择在城外村镇之中聚集起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很容易被乌桓人或者鲜卑人洗劫,但是朝廷各种赋税压力之下,总有一些百姓不得不出城谋生。
一个时辰之后,阿木古派出去探路十几名斥候已经全部回来。根据他们的探报,整个肥如县城外至少有几十个村镇,其中有些村镇为了防止受袭修建了坞堡进行防御,而有些村镇则是因为人力物力不够,所以并没有修建。
阿木古将自己手中马鞭当作画笔,然后再地上画出了肥如县城外十几个村镇的简易地图。这其中几名斥候的解释之下,很快就选择了其中三个镇子作为洗劫之处。
看到自己身后五百名迫不及待的骑兵,阿木古沉声道:“这回抢劫的地方一共有三个镇子,还是老规矩,等到我们冲进去之后尽量多抢一些粮食和女人!抢劫完成之后立马跟着大部队后撤,谁要是胆敢掉队,不用汉人动手老子亲手了解他!都听明白了么?”
一声喝令之后,阿木古直接翻身上马,然后率领五百名骑兵朝着第一个抢劫目标青龙镇滚滚而去。
青龙镇之所以叫做青龙镇,并不是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什么皇帝,更不是有什么青龙显现。主要是因为镇子北边不远就是青龙河,所以当地百姓干脆因河而名唤作青龙镇。
整个镇子上一共不到两百家人,说是镇子都有点不够格,也只是比平常的村子稍大一些而已。整个镇子呈南北走向,当中一条大街,沿街则是一些商铺或者镇民的住所。
为了防止鲜卑人或者乌桓人前来洗劫,在镇子南北两个入口处都有瞭望台,瞭望台之上则是一面大大的铜锣。如果望台之上的人看到有人前来洗劫之时,就会敲响铜锣通知到整个镇子上的百姓。
镇南瞭望台之上,徐三将摸了摸自己手中已经空空如也的酒壶,然后叹息一声将酒壶扔到一边去。
现如今虽然已经是二月中旬的时节,不过辽西郡地处北疆本就比较寒冷,再加上望台修建的比较高,所以冬日里躲在瞭望台上四处观察,只有一股股冷风从外面吹进来,就算是徐三将自己身上的破棉袄裹得再紧,也是挡不住扑面而来的寒意。
如果不是为了一口饭吃,徐三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吹冷风。
就在徐三暗自考虑是不是要趁机下了瞭
手机站:
第142章 嫁祸之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