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三三章 一念之差[1/2页]

掌贵 弱水西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常珏消失了。
      就如人间蒸了一般。
      可见他早有预谋,早有准备。
      他的脱身计从一开始就很完备了。证据连同王府被烧光,人死如灯灭,他的罪名也就自动消失,而投靠他的家族也都松了口气。
      窦氏苗氏愿意毫无顾忌配合他演戏,也是一早便确认了她们不会有事。
      皇帝顾及声望,不会杀她们,当然,皇帝也没有理由动手,所以她们只需原地等待男人的回归,若有需要,继续配合下一步。
      而早上侧门闹的一出,也从来不是调虎离山,而是让侍卫自作聪明在众目睽睽下跳进陷阱,成为纵火的嫌疑人。
      而朱常珏知道李纯从未南下后,自是咬牙切齿明白上当。
      不过既然路已走出来了,他也不悔。
      没有兵权的他,早就有走上今日这条道的准备。
      他只冷漠回头看了京城方向一眼。
      百足之虫尚死而不僵,运营了多年的他只需重新积蓄实力,等一个时机。很快,他便将以另一种形式回归。
      他不由撇了撇嘴,“朱常睿,你可得争气!本王还得先等你动手呢,千万别叫本王失望了!”
      朱常珏,就这么隐匿进了茫茫人海……
      珏王府的一场大火太过震撼惨烈,使得大众的注意力很好被转移了。
      偌大的华丽王府化为废墟,往日的喧嚣热闹在一具具焦黑的尸被抬出,一声声哭喊的渲染下,显得无比凄凉且瘆人。
      朱常珏下手依旧狠辣。
      在主院火势起来后,几乎将整个王府所有的下人和大量的侍卫都吸引了去救火。
      当时大火已经烧及了两边小皇孙住的跨院。
      谁能料想,跨院接连生了好几次爆炸。不但造成了大量伤亡,还扩大了火势。
      在第一线救火的众人当其冲被波及,当场便有不少人成了死人和火人。
      跨院里,奶娘抱着小皇孙哭嚎,窦王妃和苗侧妃哭晕在现场的场景留在了不少人脑中。
      救火的很努力了。
      但火势却还是在蔓延……
      这场大火,从早烧到晚,让包括“朱常珏”在内,主院上上下下好几十人无一生还,加上后来救火被烧死炸死和伤重致死的,整个珏王府的死者达到了数百人。
      更不提伤者。
      这正是朱常珏要的。
      死伤越多,火势越大,越能证明这场火是人为,越能证明纵火人的狠毒,越能证明珏王府的弱势。
      于是乎,先前对珏王府的谩骂也变成了唏嘘和怜悯。
      看着惨况,嗅着空气里久久不散的焦臭,许多人对那些当时挡着珏王府门不让进出的侍卫是很有意见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若不是侍卫强行锁门,若不是他们第一时间阻挡,若不是他们拖延,火势不会蔓延,那些无辜的孩子和下人不会死,之后的后果也不会这般凄惨。
      谁看都觉得是宫中那些侍卫故意在阻挠什么……
      更重要的是,珏王府的死伤那么大,可这些侍卫竟只有几个受了伤,一个身死或者重伤都没有。显然,他们所谓的救火行为压根都没尽心尽力。
      这一点,让民众对朝廷侍卫更多了几分不齿。
      尤其在爆炸的原因被官府宣布,是因为两边跨院里堆了大量的烟火后……
      民众是不信的。
      谁会在自家孩子住的地方堆放易燃易爆物?还是在靠近主院的地方?这些东西纵是小门小户都会妥善存放的好吗?更不提像那些大家族,这种东西都是有专门的库房安置的。
      许多人都觉得,这样的说辞根本立不住脚。不信!
      很快,珏王府的管事从前院带着采购本子出来证明,表示珏王府已有五个月没有买过一个鞭炮烟火了。
      若是如此规模的大宗采购,不可能不通过账房……
      民众哗然。果然,是官府在隐瞒什么。
      更让人想入非非,是否有人要置珏王府死地,甚至连两个小皇孙都不放过?魏虹在府门流产时,那些侍卫之所以那般冷酷不让就医,说不定也正是希望那孩子活不下来呢!
      于是,除了皇帝,太子也因为嫌疑巨大,也被卷入了非议之中,叫他气得口舌生疮,却自辩不得。
      相对太子,皇帝则在短暂的暴怒后,渐渐平复了心境。他身在其位几十年,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这样的人言对他,根本造不成多少影响。
      毕竟,百姓都是善忘的。过几日给些小恩小惠下去,这事便没人记得了。
      眼下皇帝只想尽快找到那个逆子!
      他这次的彻查也不算是全无收获,至少揪出了不少先前藏于装点下的毒害。
      京中,虽然眼下风口浪尖,在高度关注下,有些人有些家族暂时动不得,但却不妨碍皇帝开始了明里暗里的施压。听话的,他或还会忍耐一二。
      否则,他一定不会允许那些或有异心的存在。
      至于江南那里,皇帝自然不会再忍。
      因为李纯南下是作假,这事皇帝是清楚的,可却骗到了朱常珏。说明那厮在江南的确有鬼。
      这一点让皇帝心有余悸。
      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先停了江南巡盐御史和布政使司冯源等几个疑似朱常珏爪牙的职务,又一口气派了好几个钦差御史下到地方专门彻查盐务和其他。
      但皇帝还是没想到,长子的动作更快。
      扬州那里,已暴露的几大家族竟然连盐场都弃了,只带着盐船在御史到来前便逃了。
      康安伯先前留在扬州的人现了其中一路盐商逃跑的行踪,迅调度了船只进行追击,可对方相比擅长海战的康安伯手下更熟悉江南复杂密布的河网,生生利用地形优势和快对船只改头换面的组装给甩掉了追击者。
      所以在扬州,虽揪出了不少贩卖盐引,私拿盐扣的蛀虫,但几条露了行踪的大鱼都给跑了。线索一断,想要继续顺藤摸瓜也是难上加难。
      冯源那里更叫人窝火。
     &nb

第六三三章 一念之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