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走,咱们过去。”姜玉姝不等对方回应,便招呼同伴跑了一段,从下游过独木桥。
      “嘿?不错。”
      潘奎笑了笑,欣然对亲兵说:“那就是弘磊的家人。”
      “原来她们在这村里屯田。”
      潘奎一拍大腿,感慨道:“不容易啊,难为她们了。假如郭家没倒霉,勋贵侯门,莫说女眷了,咱们这些人,连弘磊也见不着!”
      “对。”新收的亲兵难掩好奇,悄悄打量传闻中的“落魄侯门公子之妻”。
      片刻后,郭家人靠近。
      周延热情把大包干粮塞给亲兵,后者接住了,下意识望向头领。
      “盛情难却,咱们也确实饿,偏抽不出空回去拿吃的。那就收下吧,多谢了。”潘奎气势豪迈,大声道:“回头我请弘磊他们四个喝酒!”
      孝期内,他不会沾酒的。姜玉姝微笑着,顺势问:“他们怎么没跟着您?”
      “兵分两路了。”潘奎蹲在道上,睁大眼睛寻找一切可疑踪迹。
      姜玉姝难免失望,“原来如此。”
      短短一刻钟,边军与村里壮丁齐心协力,制服了十几头野猪,兽血腥气浓郁。
      众人自是感激,蜂拥上前,或躬身或作揖或抱拳,七嘴八舌地道谢。
      潘奎直起腰,“没人受重伤吧?”
      “除了一个小腿被撞断的,其余只是皮肉轻伤。”庄松汗流浃背,庆幸道:“今日真是多亏您仗义相助!”
      “你是主簿?看着面生,谁手下的?”潘奎心直口快。
      庄松尴尬答:“刘桐刘大人手下。庄某任职时日尚短,曾在后衙远远见过您一面。”
      “哦,原来是刘桐的人。”潘奎大咧咧点头。
      这时,刘三平提着一大篮各式各样的干粮,双手奉上,毕恭毕敬道:“听说您忙得没空回去拿干粮,我们恰巧带了,只是十分粗陋,不知各位吃不吃得惯?”
      “哈哈哈~”潘奎昂首大笑,乐道:“怎会吃不惯?你以为我们平日顿顿大鱼大肉吗?不过,给了我们,你们吃什么?”
      刘三平忙答:“晌午我们回家!家里还有吃的。”
      潘奎想了想,掏出一角碎银拍进对方手里,爽快道:“那行,我们买下了!”
      “哎这、这可使不得。”刘三平慌忙退还,“篮子里多是苞米野菜饼,根本不值钱。”
      潘奎叹道:“拿着罢。我知道县里连年歉收,估计你们家家都缺粮。”语毕,他上马扬鞭,吩咐道:“听着,有一伙敌兵溃逃进了西苍,我等正奉命追剿,你们小心些,白天别落单,天黑了就家里待着。假如不幸碰见了,知情者务必及时禀告卫所!”
      “是。”众人连连点头。
      “驾!”潘奎饥肠辘辘,吃着干粮继续追踪,率领手下来去如风,快速远去。
      敌兵溃逃?
      听起来,赫钦卫近期又与北犰交手了。
      他们能参与追剿,想必并未负伤。
      姜玉姝沉思不语,久久地目送。
      边军走远后,庄松擦擦汗,先是凑近问:“你家的方大夫,可愿意救治村民?”
      姜玉姝回神,不得不打起精神,正色答:“看,他正在救人,当然是愿意的。但如果方大夫回去了,弘哲也得跟着,算作医徒,行吗?”
      “行!”庄松痛快答应,暗忖:郭家老三体弱多病,半天才摘两筐土豆,纵留下他也没用。
      “多谢通融。”姜玉姝振作,交代三弟和方胜后,粗略收拾遍地狼藉,准备开始挖土豆。
      庄松拖着被咬伤的腿,一瘸一拐,大声嘱咐:“三平,你立即安排人手,送伤患回去包扎,并告诉村里:咱们打了十几头野猪,凡是来此帮忙的人,皆能分到肉。”
      “我马上去办!”刘三平风风火火,催促乡亲搀扶伤患上板车,亲自回村找帮手。
      几乎全村齐上阵,足足忙碌五天,才收完了六十七亩土豆。
      这天下午,郭家旁边的荒宅热闹非常,一筐筐的土豆被搬进院门,把屋里塞得满满当当。
      庄松掸了掸纸张,愉快告知:“六十七亩地,共收土豆十一万六千余斤!其中适合作为粮种的,有十一万四千斤左右。”
      “嗯,真不错!”
      “算丰收了。”
      “我家六口人,种它四亩、一年收两次,就不愁粮食了。”村民交头接耳,热切谈论。
      庄松背着手,威严道:“此处离县城太远,粮种暂放在里正家和这荒宅里,倘若有谁胆敢偷盗,官府断不轻饶!”
      “谁、谁敢啊?您放心,乡亲们万万不敢的。”刘三平赔笑道。
      庄松哼道:“不敢最好。明早我便回县里禀报,你们安分等候,待商议定,官府自会派人来安排。”
      “哎,是。那我们就盼着好消息了。”
      郭家人在围墙边,一边收拾木料,一边听庄松□□,有说有笑。
      姜玉姝瞅了个时机招招手,里正妻忙奔近,熟稔问:“才刚忙完秋收,就打算盖羊圈了?你们也该歇会儿。”
      “我们本想歇两日,可天越来越冷了,听说赫钦往往下月便降雪,羊群得尽快安顿好。”
      里正妻皱着眉,忌惮地问:“你真决定用这荒宅的后院盖羊圈?”
      姜玉姝摇了摇头,“羊群是官府的,庄主簿发话了,他吩咐盖在那儿,我们得照办。”
      “唉,那种地方——咳,其实也没什么,闹鬼只是传闻,世上谁见过鬼呀。”里正妻抱着胳膊,宽慰道:“况且,那一家子是被北犰贼杀害的,冤有头债有主,他们应该不会吓唬自己人。”
      姜玉姝颔首道:“言之有理!不知庄主簿和你们说了——”
      “他说了!等着,我这就去催。”里正妻会意地打断,转身喊道:“三平?三平?庄主簿有令,今天得教郭家盖羊圈。”
      “知道,已经叫齐人手了。我前天一吆喝,当即有十几人乐意帮忙。”刘三平乐呵呵,心知大半乡亲都想巴结郭家。
      姜玉姝歉意道:“实在不好意思,我们笨手笨脚的,没人教肯定弄不好。”
      “唉,你们哪里‘笨手笨脚?全是从小没干过农活而已。”里正妻挽起袖子,麻利扛起木料,招呼帮手们跟随。
      紧赶慢赶,郭家终于抢在下雪前攒够了羊群一冬的草料。
      整个十月,全家人盼望郭弘磊他们回来,却一直毫无音信。
      苦等无果,秋风停,北风起,寒意刺骨。
      十一月初·清晨
      姜玉姝穿戴整齐,一推开窗,北风便裹着雪花扑面,冻得人发抖。
      “又下雪了!”翠梅哆哆嗦嗦地梳头,“每天早起时,我都不想下炕。”
      姜玉姝洗漱,十指冻得通红,一开口便冒白气,笑道:“冬天无需下地,忙完家里的活儿即可休息。”
      “不成啊。”翠梅鼻尖泛红,使劲搓搓手,“棉袄棉被还没做好,炭也没烧够……哎哟,我得赶快!”
      姜玉姝戴上雪帽,轻快道:“我去羊圈看看。”
      “再过四个月才能看见羊羔,太慢了。”翠梅吸吸鼻子,跟随迈出房门。
      小桃迎面走来,招呼道:“早饭好了,您快用吧,否则一会儿就凉了。”
      “嗯。你们起得够早的,我是甘拜下风了。”姜玉姝脚步一转,余光一瞥,却见院子里有人在追跑:
      “去去去!”
      “奇怪,这到底是谁家的猫,怎么老是跑来咱们家偷东西?”郭弘哲困惑不解。
      “潘嬷嬷说,昨晚就是它,挠花了装着腊鱼和腊肉的柜子!”邹贵跑得飞快,花猫却“嗖”地跃上围墙,瞬间逃走了。
      邹贵气恼骂道:“有种你别逃啊!”
      姜玉姝踱出堂屋,不太放心,提醒道:“三弟,刮风下雪的,你回房整理文稿吧,仔细着凉。”
      “哦。”郭弘哲言听计从,一溜小跑上台阶。日子虽清苦,但家里和和睦睦,心气不再愤懑郁结,他便胖了些,脸颊冻得泛红,期盼道:“文稿已经整理了大半,年前应该能理完,可以作序了。唉,二哥究竟什么时候才回来?上个月忙,难道这个月也忙吗?”
      两地分隔,音信不通,家人只能等候。姜玉姝暗暗担忧,面色却如常,温和答:“暂未可知。想必他是军务繁忙,无暇探亲,有空自然会回来的。”
      “许久未见了,我真有些担心。不知他在军中过得好不好?”郭弘哲迈进门槛,偏头拍落肩上的落雪。
      姜玉姝呼吸一顿,眼睛凝视虚空,轻声答:“总会好的。咱们再耐心等一阵子。”
      与此同时·苍江岸边
      郭弘磊昏迷不醒,鲜血染红了白雪。
      “公子?公子,你、你一定要撑住!”彭长荣按住伤口,心急如焚。林勤红着眼睛,掏金疮药时手直哆嗦,飞快包扎完,吼道:
      “走,咱们快回卫所!”

48.两地分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