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让人头痛(求推荐票)[2/2页]

扛着AK闯大明 行者寒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请皇上责罚!”
      能留在朝堂上的老臣,都是经过清洗家中没有余财的所谓清流,但并不是不贪腐就是好官。
      甲申国难时,有不少大臣或投井、或饮药、或自缢,但闯贼围城时,为何崇祯前殿鸣钟召集群臣,却无一人前来。
      说到底,这些大臣没几个是真为大明而死,非为义也,实为名也!
      “哼!拟旨,蒋德璟身为礼部尚书,不思为国献策,中伤边关战死将士,罪不容恕,革去蒋德璟官职、功名,回家养老吧!”
      “罪臣领旨谢恩!”蒋德璟哆嗦着抬起双手,自顾自的取下乌纱帽,又给崇祯行了三拜九叩之礼,随即起身出了大殿。
      一朝功名去,千里踏浮疏。
      “王承恩,把这三个诽谤将士者拖下去,杖则四十!”崇祯指着刚才叫嚣的三个领头的御史,给王承恩下令。
      既然你们以杖则为荣,那么朕就满足你们!
      几个力士领命拖着已瘫软在地的三个御史,随王承恩出殿而去。
      之所以把几个御史吓成这样,是因为这廷杖只有门道的,行杖之时,力士会看监杖太监两只靴尖的摆势做事。
      如果靴尖摆成八字形,那么力士还手下留情,不至于把人打死。
      如果两只靴尖向内一敛,就等于暗示力士往致命处狠狠的打,被打之人就休想活命了。
      如今崇祯大怒,而王承恩曾经也带过兵,自然暗恨这些只会耍嘴皮子谋杀人功劳的御史,想来这三个受刑的御史也是心知难逃一死。
      大殿内噤若寒蝉,崇祯站在殿前,心中也是激荡,十七年了,朝廷从未打过如此解气的大战,特别是那句,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更是让崇祯激动不已。
      “诸位爱卿可还有话讲?”崇祯转身坐回御座看着底下跪倒一片的大臣说道。
      礼部尚书因此被免职,出头的御史也被拉出去杖则,看这情形多半是活不了了,即使皇上私自更改祖制增添子爵、男爵二爵,即使皇上大封有功将士,甚至到了滥封的地步。
      可六部、六科、三司皆沉默不语,这让崇祯心情更加舒爽,曾几何时,崇祯的一个简单的小要求,就被朝中的鸟大臣喷的体无完肤,现在呢,呵呵!
      怎一个酸爽了得?
      安国伯一心为我大明排忧解难,所向披靡,不仅长了大明的志气,还让朕如此解气,朕有安国伯真是上天垂怜、祖宗护佑……
      “皇上,山海关之战辽东军扬我大明国威与建奴,将士当受此赏,微臣没有异议,可作为此次战斗的最高统帅,为何安国伯刘大人却只得些赏银,是否有些不公?”
      见身边的同僚都沉默不语,性格耿直的李邦华出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唉!非朕不为也,是安国伯不受也!”
      崇祯叹了口气,锦衣卫带来的给崇祯的私信里,刘鸿渐专门有提到,此战皆是辽东兵之功劳,他无功不可受碌云云,还暗示可以随便给点赏银。
      在刘鸿渐看来,只有虚名、没有封地的爵位对他这个来自现代的人没什么吸引力,倒不如多给点钱,还省去群臣猜忌。
      但崇祯却不这么想,在他眼里,安国伯这小子就是怕担差事,所谓官儿越大责任越大。
      他想给的,不知有多少人争破头皮都想要,可在这小子看来却趋之若鹜,真是个惫懒到极点的小子!
      “这……”李邦华似乎想起了什么,也没了言语。
      “拟旨,朕要荫其家人!”古时,若臣子功劳甚大,封无可封,或者因故逝去,便可荫其家中子弟,此乃旧制。
      崇祯面色哭笑不得,真是个让人头痛的家伙!

第81章 让人头痛(求推荐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