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于望族,曾祖为陶侃,出身上流社会,家族有学佛的传统。从其社会地位与他的诗句特点来看,陶渊明应该读过《维摩诘经》,因此,他才能把《维摩诘经》的思想融入山水题材中,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敢于选择特立独行的人,即便没有什么成就,他的精神也会受到世人的敬仰。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生活在乱世,他没有迷失,没有走向沉沦,却有一种内在的坚定与坚守。因此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称赞他:“虽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4)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js焦溪)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经典名言
传神写照在于点睛
顾恺之读《维摩诘经》的考证资料:
1顾恺之的“画绝”盛名远播于朝野。兴宁二年(364),慧力和尚决定在都城建康(现南京)兴建瓦棺寺,向各界筹款,在朝官员和学士都捐了,多少不等,但最多也不过十万钱的。当筹到顾恺之名下时,他却在功德簿上写了一百万,当时顾顾恺之年仅二十岁。众人都以为是吹牛,慧力也怀疑,过一段时间,慧力到府上催款,他胸有成竹地说:“请你在新建庙里为我预备一面墙壁,我想在那里画画,画好了再说款项问题。”一切妥当之后,顾就搬到那里住下,一月有余,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在那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的画像,但没有点眼睛。和尚不知其意,顾恺之说,三天以后我再来点睛。时间一到,他到画前点了眼睛。这一点,画像立即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跃然壁上。他对着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让人来看壁画,第一天看画者捐资十万,第二天减半,第三天以后随喜功德。”消息传出,很多人各怀心思争先恐后来看。当殿门一开,大幅画像容光焕发,使庙宇殿堂富丽堂皇,看画者各阶层都有,络绎不绝,很快就超过百万钱。人们不解其意,便去问他,他说:“四体研蚩,本无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故后世流传一语:“传神写照之壁在于点睛。”在中国从文献记载中看,是顾恺之首创了维摩诘像。现存古画珍品《女史箴图》,相传为真手迹。当时谢安评价他说:“盖有生以来,得未尝有之奇才。”
2据《晋书·顾恺之本传》记载:顾恺之喜欢邻居一女孩,想和她谈恋爱,人家不愿意。顾恺之就把对方画到了墙壁上,使用铁钉钉其心,从此这个女子就患上了心痛的毛病。顾凯之就常去关心她,因而获得了她的感情,二人终于符合。顾恺之随之秘密地拔去了图画上的铁钉,她的病也就好了。这就是顾恺之运用《维摩诘经》“心净则国土净”原理的一个具体事例。
(本章完)
第7章 笫四章现实有没有客观存在的生花妙笔(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