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887章:平生错做功名梦[2/2页]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宋代的太监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没生出什么乱子,这全归功于宋太祖,他老人家对宦官既信用又抑制。其主要缘故在于前代的教训不得不吸取,而宋又推行的是所谓防弊之政。唐代后期宦官自称定策国老,呼皇帝为门生天子的往事对宋最高统治者实在是刺激太大,南汉后主刘长委政于宦官以致朝政的教训更是近在眼前。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搞平衡,以使加以驾驭,便形成了宋代独特的提体系,宋太祖以“事为之防,曲之为制。”加以制衡,加上身为后他的后继者又表示对宋太祖所推行的防弊之政
      “谨当遵承,不敢逾越。所以宋代的官宦反而控制得很好,宦官的编制人数、官阶高低、权力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大大限制宦官体系的发展。所以纵然有童贯这样的大太监,却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本朝太祖来自民间,登基之初便“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
      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光是这些他老人家还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几个大字,以示震慑。洪武四年五月,有个宦官因久侍内廷,仗着老资格,议论政事,结果当天就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下令终身永不叙用。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千不该万不该,他老人家心血来潮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这样一来,就不得不以朝夕与共的宦官作为心腹。如:洪武八年五月,他老人家就派宦官赵成往河州市马;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又派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赍敕到陕西、河州等卫,向所属番族宣谕,命令他们卖马,给以茶悠众口,但今日不同往时了,太皇太后的离世挡在他走上权势巅峰的最后一道屏障彻底给清除了,强大的自信让他动了试一试的心思,他就是要借这块铁牌看一看外面的那些言官对这事儿的态度,看一看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自己人,多少人是敌人,同时他也想看一看内首辅的态度,作为曾经的朋友,如今的敌人,他从未放弃过对这个朋友丧失警惕,对手的能力与见识旁人不知,他心知肚明。
      “这的确是一件大事,但咱家非这么做不可?”王振盯着徐唏道。
      “公公这是为何?”徐唏急切的问。
      作为王振的心腹,他深知王振有时候是盲目之大不假,甚至做事的时候有些不顾后果,但在大是大非上却十分的精明与干练,让人小瞧不得。
      王振脸上的神情立即变得肃然起来,一字一字的道:“指鹿为马。”
      徐唏浑身一颤,有些惊愕地看着王振,好一会儿才颤抖着道:“指鹿为马?”
      王振道:“不错指鹿为马,赵高这人不咋样,但手段却是十分的高明,这招指鹿为马便是用的恰到好处了,咱家掌管东厂,又接管司礼监,做了这批红的苦差事替皇上,替百姓分忧解乱,可谓是吃了不少苦头,不敢说功勋吧,可这么多年怎么着也有苦劳吧,可你看这么多年了,那帮言官说咱家什么好了,从咱家掌东厂始,言官御史就没给咱家好脸色看,三天两头的没少上奏章骂咱家,太皇太后老人家更狠,只因咱家帮太子说了几句好话,她老人家就断定咱家坏了祖宗规矩,差点没了杀了咱家,如今她是仙逝了,可昔日的耻辱还在,咱家不想一辈子都这么被人左右,这些你可明白?”
      徐唏汗流如雨下,聪明如他自是听出了王振言语的警告。
      王振似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自古自的道:“咱们都是做大事的人,总不能被一条规矩给束缚了手脚,所以太祖的这块铁牌必须得毁掉。”顿了顿又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这满朝文武百官看着是都讨好咱家,可骨子里没准儿恨不得咱家早死呢,咱家得知道那些是自己人,那些是自己的敌人不是?所以啊,这块铁牌就是最好的试金石了,赵高能指鹿为马,咱
      家为何就不能毁坏一块铁牌呢?”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2887章:平生错做功名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