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五集 沧桑巨变[2/2页]

石道 逍遥听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二是销路。
      早期,我们用最笨的办法走南闯北推销,提着几麻袋玛瑙找市场,随后,不断参与投洽会、博会等展会。
      这两步,让玛瑙加工厂起死回生。
      1995年底,接手工厂仅一年,我们赚了20多万元。
      在我们的带动下,东埔村加入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多,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当地玛瑙产业也迎来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
      如今,原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庄,已办有玛瑙加工厂89家;4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盖起新楼房,购买了豪华轿车,成了名闻遐迩的富裕村。
      你现在走进玛瑙一条街也看到了,一个紧挨一个的店里,各式各样的玛瑙翡翠、石异木,珠光宝气,琳琅满目,让人恍若走入神话世界。
      随着原材料渠道拓展到南美洲、非洲等国外矿区,我们东埔村的集散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每天都有玛瑙原石从世界各地运来加工,然后被分拣发往全国各地。
      最高峰的时期,全国95的玛瑙手镯、戒指,产地都是我们村这一带。
      尽管势头良好,但玛瑙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横亘在从业者的心头。
      早期,东埔村玛瑙加工、销售模式较为粗放,产品以手镯、戒指、串珠为主。
      这些产品基本没有合格证和精美的外包装,转手被销售商贴牌赚取高额利润。
      此外,作为玛瑙原材料的集散地,当地虽然有了名气,但市场总有一天也会饱和。
      说实话,我也很着急,但整个村光靠我也不行,一是我也是半路出家,能力有限,二是需要年轻人来接班,这个产业才能长久兴旺下去。
      还好,有些年轻人已提前看到了产业偏航的苗头,张智飞是其之一。
      这个“85后”年轻人,对经营有独到见解,是东埔村的玛瑙“新一代”。
      19岁那年,张智飞从学校毕业,创立了厦门钰天珠宝实业有限公司。
      与传统模式不同,他另辟蹊径,把玛瑙与漆线雕、油画等相结合,定位不再是简单的饰品,而是有厚度的创产品。
      这一尝试,让玛瑙产品被赋予了化内涵,顺利进军高端市场。
      我自己也同样看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不对。
      新世纪初,我在部分个体户和企业间发起成立了小型的行业分会,试图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但是当地玛瑙企业和个体户小而散乱,没有自觉意识与能力,尤其在产业发展惯性的裹挟下,改变谈何容易?
      契机出现在2006年。
      当年春节发生了一件惊动业内的大事——当地一批玛瑙饰品在发往广东的途被交警拦下,由于这批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被移交至当地工商部门后被认定为“三无”产品。
      很多从业者开始认识到,在家里摆台机器可以开工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定要有法定的行业标准,在此基础才能转型求变。

第三百三十五集 沧桑巨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