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杨英继续道:“抱歉,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等咱们现在这个化妆品的项目做成功之后应该还会搞其他项目对不对?”
赵英俊看了白昊天一眼,意思是让他回答。白昊天道:“只要咱们现在这个项目走上正轨,肯定会尝试新的项目。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杨英道:“我是桂省那边的,我们哪里盛产甘蔗,但销路一直不好,农民一年辛苦下来多赚不了几个钱。你们知道现在市场上甘蔗什么价吗?”
赵英俊道:“每个地方不一样吧?有三四块的,也有八九块一斤的。”
“是啊,我们那边水果收购的都非常便宜,甘蔗收购价才两三毛一斤,量大的话都不用一毛。即使这样每年还是有很多都卖不出去,坏掉了。听我们宿舍其他同学也说她们家那边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是水果,有的是农副产品。比如有地方的包菜、花菜等等,都没人收,坏地里了。但不算很远的市里面价格却很高。这种情况好像很多。我意思是不是我们下个项目替这些农产品找找出路?”杨英期盼的目光望着两人。
白昊天道:“英子,有想法是好事,能提出来也很好。你说的情况我们了解了,我们会认真商量这个事情的。不过也必须是我们现在这个项目成功了才有可能,不然没钱说什么都是白搭。”
杨英保证道:“好的,谢谢两位班长,我一定会努力的。”
杨英走后,赵英俊问道:“你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吗?国家好像也有不少扶农政策,而且央视七套好像也有报道一些农业创业故事做宣传的。不知道效果咋样?还有就是收购价超级低,市场价却让很大一部分人吃不起,这也应该是有行业规范导致的。我们能怎么打破这里面的潜规则呢?”
白昊天想了想到:“总体来说,农民还是比较吃亏的。虽说商人重利,但有时候也压得太狠了。就拿一家四口人来说,农民父母在家一年累死累活那点收成,如果有两个在大城市上学的孩子,那他们的收入和孩子的消费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完全是入不敷出。很多农民供孩子读书,不是以前攒下的钱,就是农忙至于要出去打工赚钱,靠省吃俭用才能弥补亏空。所以能把这个市场规则打破,形成良性竞争,让农民的收入能提高,也让商人们有得赚,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英俊道:“我看这个还是很难的。商人们可能想着自己赚的是城里人的钱,但其实消费群体还是中产甚至无产阶级比较多。有钱人,这点钱是不会伤筋动骨的,但吃亏的其实还是最底层的人。”
回到宿舍的白昊天又回想了一下刚才和赵英俊谈到的项目,暂时没什么头绪,然后就把情况在班委的群里发了一下,也让大家思考一下,毕竟人多力量大嘛!说不定哪个人就能想出什么好方法也不一定。当然也强调这个可以作为我们下一个项目来思考,现在的重心还是做好现在的项目。
(本章完)
第182章 项目探讨 (第一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