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边界各族都城,散布各国出动全部兵力攻打唐国,各国都城已是空城的消息,一批赶往长安,散布各国都城被攻打的消息,只要长安能坚持十天左右,此围必解。”
唐琅兴奋的差点跳了起来,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短短几分钟,这么难的情况经他手便迎刃而解。
唐琅正欲告辞回府,安排新突围计划,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事,便抱拳对诸葛亮说道:先生可否跟我一道回府?”
“殿下这是担心我的计策不灵,把我扣住么?”
唐琅连忙道:“不敢,不敢,我是觉得先生神机妙算,深谋远虑,待在这小小的竹林岂不浪费先生这经天纬地的本事,所以唐琅斗胆请先生出山,助我唐国成就一番霸业。”
“殿下,不如这样吧,殿下先回去实施我出的计策,若成功,说明我还有这本事,担得起殿下今日的谬赞和邀请,那时不用殿下来请,我自会登门拜访,若失败,则说明我不过夸夸其谈,殿下请我回去也不过是个无用之人。”
“那,行吧。”
唐琅知道,自古有才之人都有一颗高傲的心,更何况是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只能让其心甘情愿,切不可强求。
“殿下,放心吧,我不会跑的。”
唐琅尴尬的一笑,他的确怕诸葛亮跑了,他想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诸葛亮,这个自己一来上天就赐给自己的谋士,绝对是最佳选择,这要是真的跑了,自己得后悔死。
不过既然诸葛亮都这么说了,自己也只好照办。
告辞回府之后,唐琅立刻按照诸葛亮所说的计策行事。
之后,便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他再一次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感觉,他很想出去打一架,但他知道此刻最忌心浮气躁,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只能等待。
唐琅最担心的,就是长安坚持不住,不然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不过好在长安比唐琅想象的还要持久,一直没有城破的消息传来,每过一天,唐琅那颗悬着的心便又轻松了一分。
十日后,无时无刻不在城墙上注意联军动向的唐琅发现,联军旌旗开始迅速变动,似有撤军的迹象。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联军开始逐步撤军。
唐琅深吸一口气,知道诸葛亮的计策彻底奏效了。
对此唐琅内心再一次充满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以前都是在史书上了解诸葛亮,现在则是亲身体会到他的计谋,果真是用计如神。
随后立刻将驻军分成四部分,每部各一万,由自己和三个副将率领,从四个方向出城,追击联军的尾巴,剩下一万留守城内,随时支援。
被困了这么多天,这口气给憋的,现在要走,不留下点东西怎么行。
不过联军不愧是各国的精锐,撤退井然有序,丝毫不乱,黄忠和韩信亲自断后,追击的唐军没有逃到什么便宜,。
唐琅很想会一会黄忠或者韩信,看看这两位历史名将,不过可惜他并没有碰到,只是碰到一个断后的偏将,一枪就将其挑下地,毫无战斗力可言。
不过唐琅想碰到的人被他的两个副将碰到了,这两个副将虽然作战勇猛,但面对黄忠和韩信真不是一个级别,没坚持三回合就差点被杀,还好他俩跑得快,只受了点轻伤,不然要是挂了,唐军可就损失大了。
好在联军急于撤军,所以也是无心作战。
就这样双方你追我赶纠缠了几十里,唐琅担心对方设伏,便下令撤军回城。
而此时包围长安的联军也开始撤军,唐王担心是计,也不敢追击,待的探子回报联军果真撤军时,长安城内一片欢呼,军队士兵、王公大臣以及长安的每一个人,纷纷激动的手舞足蹈,唐王和王后甚至激动的相拥而泣。
唐琅回城后,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奔向小竹林,他心里期盼诸葛亮你一定还要在那里啊。
以最快的速度奔到小竹屋,却没有发现诸葛亮,他将竹屋里外找了个遍,仍然没有他的身影。
他,真的,还是走了。
说好的不跑呢。
名人也这么没有信用吗?
唐琅失望的坐在院子内的石凳上,望着小竹屋。
许久。
‘吱呀
唐琅惊喜的回身一看。
诸葛亮正左手提着鸭,右手摇着羽扇,站在门外。
(本章完)
第4章 妙计退联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