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章 楚王回郢都[2/2页]

穿越大楚做始皇 月亮跟着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王身在鄢城之时,有左徒屈原者,处置郢都大小之事俱是得当,颇有贤臣之风,况且在楚王槐时,其人就主我楚国国事,臣举荐屈原为令尹也。”
      这郑介不仅是能猜中楚王心中所好,更是能明楚王心中所思,要举荐屈原为令尹,可这话一出,群臣当中,就不免有了些窃窃私语。
      屈原变法之策,倒霉的会是氏族们,这他们都是见过的,一旦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必然会犹豫。
      “大王,有大司徒昭雎者,为上柱国大夫,善于国事,大王在临淄为人质时,也是大司徒力排众议,迎接大王归国,其人颇有远见,臣举荐大司徒为令尹。”
      熊横望去,说话之人乃是左尹昭?N。
      左尹者,令尹之下第一人也,此人出身昭氏一族,有他在时,曾对老景鲤多有掣肘,自熊横即位以来,就很少能见其人跳出来,现在为了令尹一职,倒是开始争上了。
      左尹话落,之后还有左司徒、右司马、宫厩尹、乐尹、廷理等一众臣子跳出来,开始支援昭雎。
      乍一看之下,昭雎的声望是要远胜屈原的。
      果然是一旦伤及到自身的利益,群臣就难以安定下来,方才在郢都城外之时,群臣对楚王都是尊敬有加,这时候开始跳出来直接反对楚王了。
      左徒者,掌国也,左徒升任令尹,此乃惯例。
      他们又岂能猜不透,楚王的心思。
      “不知还有人吗?”
      熊横坐于上首,饶有兴致地望着这一切。
      之后又有几人跳出来,有说屈原的,有说昭雎的。
      说屈原都是一些新贵族,其势力在楚国颇为薄弱,说昭雎都是一些老贵族,在楚国可谓是根深蒂固,他们的人数也是更多。
      群臣争论不休息,熊横也不加以制止,直到上柱国大夫、大司徒昭雎亲自站出来:“臣昭雎启禀大王!”
      如此,众臣争论的声音方才平息。
      “不知大司徒如何看?”
      “大王,臣以为令尹者,非屈原也,臣有以下几策,请大王细听?”
      熊横等了半天,可不就是在等昭雎。
      “大司徒请说?”
      “其一,屈原者,知法家,明纵横,善治国,是我楚国不可多得的大才,若是不用,便是损失。”
      “其二,屈原者,少年时游历诸国,见识颇广,知秦人之变法,也知魏国之雄起,更是知齐楚燕之国,强与弱,能谋天下者,方为我楚令尹。”
      “其三,屈原者,出身秭归,少年时就曾感慨,黔首之苦,孔夫子有云,苛政猛于虎也,左徒如此仁义之心,执掌我楚国,黔首必不会苦矣!”
      “其四,屈原者,曾为左徒,为楚怀王所谋,以美政而强国,可惜受景鲤奸计,导致变法失败,流放于汉北之地,尤其可见,屈原确有其才,才可掌国。”
      “其五,屈原者,曾言之言我楚国之弱,如此之人,知我楚之弱,明诸国之强,攻楚若要强盛,则必不离左徒也,臣以为有此五言,令尹非左徒是也!”
      昭雎一番话,可谓是句句都道出了屈原的好处,就只是……
      听在熊横耳中,微微有些刺耳。
      世人皆知,屈原曾言楚国之弱,弱在氏族也!
      昭雎第五言不就是在告诉大家,屈原改变楚国之弱,必要变法。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至于其他的,就都是在赞美屈原了。
      “哈哈,连大司徒都这般说了,谁人还有异议?”
      楚王问,群臣不语。
      “哈哈,即若如此,就传寡人的令,告知寡人,有左徒屈原,为我楚国令尹,退朝!”
      诏令一下,楚王提着剑三五步间,就消失于大殿当中。
      留下满地的群臣,一阵错愕。
      因为他怕再有人提起,大将军该谁担任,谁来接替玉尹、太仆这些人的班,直接走掉就是不想扯皮。
      等到景华景季之事彻底了结,再召集众臣从长计议。

第九十章 楚王回郢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