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零六章 郡县与分封(一)[2/2页]

穿越大楚做始皇 月亮跟着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司徒一日为寡人之师,那终生便是寡人之师,日后我楚国国事,寡人需离不开司徒!”
      即是定下堵不如疏的策略,熊横见了昭雎,还是和原先一样,自然是礼遇有加。
      “臣愿为大王效力,一月前,大王令臣与司吏,共同行考教臣子一事,臣从礼教、纵横、律令、水利、数术、吏治、德行等七处入手,共为国事六府选拔臣子共计一般三十七人,还请大王过目!”
      说话之间,便是将竹简递了过来,熊横接过后,并未翻看,昭雎又继续说道。
      “礼教者司礼也,纵横者典令也,律令者司败也,水利者工正也,数术者司徒也,吏治者司吏也,一切都依照大王所立国事六府职责来考教,臣不敢有半点差错!”
      “哈哈,此事有司徒在,寡人如何能不安心。”
      熊横说过之后,又将竹简递给了司徒:“此事司徒可与令尹商议,早日张贴国书,告知臣民,寡人可不想有臣子整日围在王宫之外,求见寡人了!”
      名册如何,这不重要。
      是否都是昭雎亲信,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将国事府完善,将楚国的上层框架给搭起来,是要有了框架,那不管是任何人在这框架中,都须得为楚王效力。
      “臣遵令,臣以为此诏令一下,必能消除臣子之。”
      昭雎说可以,那就是一定可以了。
      那日司吏刘启提出了三件事,如今前面两件都办好了,唯有这第三件事,一直以来都难以执行下去。
      想到这里,熊横忽然有了主意:“眼下,寡人还有一事须得请教于司徒?”
      “大王请说?”
      “这郢都的臣子好考教,可郢都之外的臣子,司吏府却一直难以插手,不知司徒有何良策?”
      似乎是猜到楚王早有所闻,昭雎是表现得一点都不意外。
      “大王,我楚之国情,不同于秦,也不同于魏,更是不同于天下,昔年有吴起在我楚国变法,以取缔氏族封地,改行郡县制,此举为我楚带来极大的祸端,如今之楚,虽有郡县之名,却也无郡县之实,大王只可慢,不可快也。”
      慢!
      曾经昭雎也说过这样的话。
      在吴起变法之前,楚国还是分封制,就是那种楚国将土地封给大贵族,大贵族又分给小贵族,小贵族又分给下面的士,士下面才是耕种的平民,如此则很容易造成土地兼并,没有土地的平民就全部变成了奴隶,因为楚国有奴隶,还被诸国耻笑为是蛮夷。
      其后行郡县制变法,乃是楚王任命郡守,郡守任命下面的县尹,县尹之下又设乡,乡下又设亭,亭下又设立里,百户为一里,编户齐民是也。
      但又因为楚国的变法,不够彻底,倒使原先的大贵族变成了郡守,原先的小贵族,大多变成了县尹,因此县尹和郡守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力。郡县制的确是给楚国带来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却又不多,还远远没到楚王的司吏府可以插手进去,随意任命郡守和县尹的地步。
      要想在楚国完成一次变法,可谓是一地鸡毛。
      昭雎曾给楚王授课时,就以何为国,而引出楚国的国情。
      显然,对于昭雎的这个慢,楚王是不满意的,只见他摇了摇头道:“那司徒以为,郡县好,还是分封好?”

第一零六章 郡县与分封(一)[2/2页]